登录
第三方登录
【学生作文】“见”字打底,觉醒开花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9-18 09:39:52

翻开汉字的画卷,“觉”字的演变里藏着秘密——从秦简的古拙到楷书的方正,下方的“见”始终如影随形。原来,人的“觉醒”和汉字的构造一样,得先有“看见”的眼睛,才能让成长的花在心里绽放。

人民看见他人的困境,是觉醒责任的开始。鲁迅在仙台医专课堂上,被一张幻灯片深深刺痛:日军处决中国人,同胞却麻木围观,日本学生哄笑刺耳。这一眼“看见”,让他明白医术只能缝合皮肉,却补不了民族麻木的灵魂。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为刃,让《狂人日记》的呐喊撕破铁屋的黑暗,让阿Q的“精神胜利法”成为照亮人心的镜子。觉醒,就是从他人的苦难里,接过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不仅如此,看见时代的需求,能让觉醒锚定使命的方向。袁隆平院士总难忘1960年春天,在安江农校田埂上,一个孩子饿极了,趴在泥地啃未成熟的稻穗,嘴里流血,眼里只有对粮食的渴望。这“看见”如一道光,照亮他的使命:“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于是,他扎根泥土,顶着烈日选种,踩着泥泞记录,八十多岁仍弯腰耕耘稻田。他的觉醒,是把个人研究与时代“吃饱饭”需求紧紧相连。

其实,“看见”也藏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里。在我们班,小A个子不高,打篮球总被嘲笑。但我看见他每天下课留在操场,对着墙壁一次次练运球,汗水湿透衣服,膝盖瘀青也不停。“我想证明个子小也能打好球。”他擦汗时眼睛发亮。这一眼“看见”,让我觉醒:所谓“不可能”,不是用来放弃的,是用来较劲的。那段时间我陪他练习,自己的球技也越来越好。原来,看见别人的坚持,也能让自己长出力量。

觉醒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每一次的“看见”里。“觉”字的“见”,是眼睛,也是心的窗户。从鲁迅看见民族的痛,到袁隆平看见时代的饥,再到我们看见身边人的拼,只要我们用心“看见”,成长的花就会在心里绽放,让我们更懂自己,也更懂这个世界。

作者:宜昌市田家炳中小学903班曾德才

指导教师:吴涛


责任编辑:夏晓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