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崇阳古谭①】名垂青史的县令张乖崖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9-15 10:53:29


开栏语:


崇阳县融媒体中心从即日起,开设《崇阳古谭》专题,聚焦历史名人和历史遗迹,探寻历史根脉,唤醒文化记忆,讲述宦海浮沉的传奇人生,市井巷陌的烟火往事,揭秘散落民间的非遗密码。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一位寒门出身的进士来到崇阳任县令。 他以‘一钱诛吏’震动朝野, 用‘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智慧, 改写了这座城的命运。 他就是名垂青史的县令——张乖崖。”

微服私访,劝农耕种

“初到崇阳,张乖崖耗时两个月微服私访,走遍山川河流。 发现良田荒芜,百姓宁愿争买外来蔬菜也不愿自耕。 太平兴国五年闰三月,他巧借‘南瓜争案’公堂断案: ‘尔居田里不自食,天上岂能掉馅饼? 农夫不种菜,上街来买菜,人人都像尔,菜从何处来?’自此,崇阳百姓纷纷耕田种菜,‘张县令菜’的美誉流传千年。”

凿山引水,抗旱惠民

太平兴国六年,崇阳遭遇百年大旱。 眼见禾苗枯死,张乖崖翻山越岭终寻得白泉。 他亲自带人勘测地形,冬季发起全民修渠。 “为防旱涝,邑人必治水, 农夫出劳力三十至五十个,商人捐银三至五两。'”一冬之间,筑石堰,修水渠十五里, 凿破山岗十一处,架渡槽十三处, 灌溉良田二千七百余亩,从此,“灌溪”之名诞生,崇阳水利焕然一新。

拔茶植桑,远见卓识

崇阳山多田少,自古盛产茶叶。 茶利丰厚,远销异域,本是百姓生计所依。但张乖崖深谋远虑,洞察朝廷动向。 他预见到茶叶利润过高,必将实行官府专卖。 到那时,茶农利益尽归官府,百姓生计堪忧。太平兴国七年,他力排众议,下令:茶利厚,官将榷之,不若早自异也。 要求百姓挖掉茶树,改种桑麻。面对百姓不解,他令胥吏放假三月, 带头拔茶种桑,示范养蚕织绢。 渐渐地,桑麻成林,蚕丝渐丰。果不其然,朝廷后来实行茶叶专卖。 他县茶农尽失生计,唯崇阳因早有准备, 岁出绢百万匹,百姓安居乐业。

惩恶治吏,一剑清风

崇阳自五代以来,胥吏跋扈,恶霸横行。 张乖崖决心铲除地方毒瘤,还百姓朗朗乾坤。一日,张乖崖私访至蛇形山, 得知徐财主听信风水先生谗言, 为霸占所谓“双蛇出洞”的宝地, 竟活活打死无辜农夫,还将人埋在石碑下祭山。张乖崖当即扣押徐财主, 亲题“朝廷大路,王法保障”石碑, 打通被封禁的山路,百姓再不用绕行五里。面对贿赂威胁,张乖崖凛然不动: “本老爷一不要银两,二不怕丢乌纱!”挥笔判词:选择天子地,妄图当皇帝, 将恶霸打入大牢,释放被冤屈的农夫。

又一日,张乖崖暗访回衙,正遇一钱吏从库房溜出。但见其帽檐下露出钱角,张公伸手取出一看,竟是库钱!谁知这胥吏竟嚣张至极: 区区一钱,何足道哉?你能打我,难道还能杀我不成! 张公怒极而笑,挥笔判道: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言毕,他亲自执剑,当场执法! 以儆效尤,以正官风!一钱诛吏,全县震动! 胥吏肃然,贪腐之风顿止。

千年流转,崇阳人民铭记他的恩德。 乖崖亭下,清风吹拂; 青史之中,精神永存。 张乖崖——一位县令,一代传奇, 用四年时光,铸就千年美名。

摄制:崇阳融媒融创工作室


责任编辑:崇阳融媒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