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孝感观察 | 孝感干部在攻坚一线淬火提能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9-12 15:46:06

2025.9.12《湖北日报》观察版

孝感干部在攻坚一线淬火提能

担当的“宽肩膀”越来越多

成事的“金刚钻”越磨越尖

身着汉服的志愿讲解员在为游客讲解云梦简牍文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蔡青阳 摄)

孝感飞恩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加紧生产压力传感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蔡青阳 摄)

“小眼书记”聂建军直播带货助农。 (受访者供图)

今年以来,孝感持续深入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聚焦增强干部“六力”出台20条措施,取得显著成效。“321”精神催生发展加速度的做法获全省推介,打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特色课程体系的做法,被中宣部《党建》杂志《跟随总书记足迹》栏目予以报道。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孝感,处处可见干部素质提升带来的新气象,担当作为的“宽肩膀”越来越多,干事创业的“金刚钻”越磨越尖。

投资基金换项目 引来一条产业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杨壮飞 舒阳

引进飞恩微电子,带来珞佳增材和“天问”机器人——这个“一拖二”的招商成果,成为孝感高新区创新招商的佳话。

“这是一次基金招商的新尝试,开局艰难,但结果令人振奋。”9月8日,回忆这次招商的经历,孝感市高新产业招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思百感交集。在此之前,她和团队还因基金投不出去、好项目引不进来而倍感压力。

随着招商政策变化,内陆地区招商竞争更趋激烈。孝感高新区深刻认识到,唯有提升团队专业素质、创新招商机制,才能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抢占先机。

去年8月,该区成立招商运营中心,依托招商公司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85后”“90后”招商先锋队,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和新质生产力项目。为提升干部的招商能力,该区举办“高新大讲堂”进行系统培训,组织招商干部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探索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新模式。

然而,基金招商初期效果并不理想。“关键问题在于项目信息源有限。”周思坦言。正当团队面临困惑时,合作伙伴提出参股外地基金换项目的建议,并推荐和利基金。

和利基金提出全新方案:该区投资和利基金,和利基金为该区引进一个优质项目。这种“基金投资+项目返投”模式,能借力招商,但也存在缺乏管理权的风险。

“风险太大”“性价比不高”……一时间该区决策层质疑声四起。

面对质疑,周思没有退缩。她带领团队全面研判合作可行性,并与基金管理人多轮沟通,获得飞恩微电子压力传感器项目的投资意向。飞恩微电子总部位于武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胜领办,获得过和利基金的投资支持。

在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全面评估企业技术实力和产业匹配度后,周思将研判成果和引进方案呈报区决策层。

该区负责人带队考察飞恩微电子武汉工厂,很快统一思想:“项目高度契合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主导产业,与打造传感器产业发展高地相匹配,值得投资!”

今年3月,飞恩微电子项目落地高新区,总投资3.5亿元,年产车用压力传感器600万只,预计年产值达3亿元。招商团队乘胜追击,引进同属刘胜院士团队的珞佳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和“天问”机器人研发生产项目。

“我们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主要是看中了孝感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招商团队的服务效率和主政者发展前沿科技的决心。”刘胜介绍,3个项目彼此配套、协同创新,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与升级。

从单一项目到生态布局,从个人研判到团队攻坚,孝感高新区以干部提能推动招商引资。今年1月至8月,该区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7个,同比增加21.8%。


一张清单抗干旱  农田喝上解渴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王治峰 李梦婷 卢慧贤

“干部送来了及时雨,今年又是个丰收年。”9月3日,应城市城中街道保丰村刘湾田畈里,村民陈九庆望着沉甸甸的稻穗,满脸喜色。

而在一个月前,他还担心自家100亩中稻会减产。

7月以来,应城持续干旱。为解水稻之渴,陈九庆和村民抽干了12口水塘,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血防港也见了底。

“正是水稻孕穗关键期,缺水就意味着减产。”那段时间,陈九庆每天往田里跑,看着稻禾发黄打卷,心急如焚。

“我们想从附近的大富水引水,可泵站年久失修,渠道淤塞不畅,水过不来。”保丰村党总支书记邓应辉介绍,村里2000多亩水稻受旱。

旱情发生后,应城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抗旱一线,千方百计调水保丰收。城中街道党工委书记肖斌挂帅成立抗旱专班,创新“问题清单管理法”,全力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

进村踏勘后,专班锁定旱情症结:城北街道李咀水库关闸保水,下游保丰村血防港断流;范岗、下河两处泵站设备老化,冷坡和下河引水渠淤塞严重,无法引水到田。

专班据此制定问题清单,明确问题内容、解决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一边,专班负责人协调李咀水库放水救急,村干部按轻重缓急组织灌溉;另一边,由街道支持、村级实施,在大富水下河临时泵站安装75千瓦抽水泵,更换范岗泵站和冷坡泵站老化部件,组织群众疏浚连接大富水至血防港、血防港至冷坡泵站共3.5公里沟渠。

“下河泵站建设是关键,专班负责人一线解难。”邓应辉清楚记得,7月28日,泵站建成启用,大富水的水被抽到血防港,再由冷坡泵站抽到田间,村民比过年还高兴。

然而,好景不长,因源头少有来水,沿途频繁抽水,大富水上中游断流,沿途6万多亩农田面临灌溉难题。同样的问题,在应城其他河流中也不同程度存在。

“绝不能让农民因旱减收。”应城市防指成立5个抗旱分指挥部,市“四大家”负责人分头领衔,一线调研问题,“一张清单”管理。

解决大富水断流问题是当务之急。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大富水尾端喻家泵站附近的临时拦水坝,将坝下汉北河的倒灌水抽调至坝上,为大富水补水。

应城市水利和湖泊局联合国网应城市供电公司组建专班,成立30多人的抽水突击队。“连续3天,每天早出晚归干10多个小时,吃喝全在坝上,身上的汗没干过。”该局副科级干部万社宽是现场指挥,59岁的他事事冲在前。

8月5日17时,6台水泵“嗡嗡……”作响,6条“水龙”喷涌而出。接连8天8夜,共计抽水207万立方米,大富水流域重现水清稻绿景象。


志愿者生动讲解 简牍文化“活起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湛雷 薛原

“‘急急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家瞧,这是2000多年前秦国士兵黑夫和惊写给家里的信,像极了我们上学时向家里要生活费。”9月7日,云梦县博物馆,“95后”志愿讲解员黄忆恒正在介绍中国最早的家书,幽默的话语逗得游客忍俊不禁。

自去年11月云梦博物馆火爆“出圈”以来,日均客流量从六七百人跃升至四五千人,高峰时甚至突破两万人。越来越多的游客期待通过生动讲解,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与意义。然而,馆内仅有4名专职讲解员,根本忙不过来。“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讲解10场,嗓子都说哑了。”副馆长栾丽回忆道。

为弥补讲解员缺口,云梦县新招了5名讲解员。尽管如此,节假日仍然忙不过来。

为此,该县推动干部培养与文化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结合“干部素质提升年”行动,开展简牍历史、展陈讲解、仪态管理等定制培训,提升讲解员的讲解能力水平。县委组织部还将简牍文化纳入年轻干部“周末课堂”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750余名青年干部参加培训,130余人加入志愿讲解员队伍。

黄忆恒是云梦团县委的工作人员,起初对本地历史不甚了解。通过县里组织的系统培训、跟班学习和实战考核,她迅速成长为骨干讲解员,迄今已完成20余场讲解。

“观众需求多元,讲解也要‘量体裁衣’。”黄忆恒每次讲解前,会查找资料,充实内容,以更好地吸引听众。

“00后”志愿讲解员张毅认为,讲解员的使命在于将学术语言转化为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讲解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如今,朋友眼中的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社恐”,面对几十人的场合也能侃侃而谈。

云梦县博物馆还探索推出分众化、专家型的讲解服务,培训了一批银发讲解员、红领巾讲解员等,邀请具有外语、手语特长的人员加入志愿讲解服务,以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

为了提升文物讲解质量,让简牍文化“活”起来,该县联合孝感市相关部门深入发掘简牍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由孝感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政法委等部门牵头,孝感市委党校、云梦县委党校等单位组建专班,深入挖掘云梦简牍中蕴含的干部政德教育、法律文化精华、廉政文化基因,开发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3+2”特色课程体系。依托云梦县博物馆打造现场教学点,已承接省委党校、湖北红安干部学院、省团校、武汉市委党校等单位教学70余批次,培训4600余人次。


上门服务解难题 司机有了歇脚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周梨 刘立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孩子从武汉接到孝感来读书。”9月1日,孝感首衡城B40区经营户钟顺火将女儿送进孝南区的一所初中,妻子再也不用在武汉和孝感两地奔波了。

钟顺火是福建人,曾在武汉从事水果批发生意10余年。2023年底,孝感首衡城开业,他成为首批入驻商户之一。

生意越做越大,钟顺火却常常犯愁:因不熟悉政策、在孝感无固定房产,女儿此前未能来孝感上学,妻子每两天回武汉一趟,十分辛苦。

今年6月,孝南现代农业产业园(首衡城)党工委副书记方星等人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外地商户子女存在就学困难。为此,孝南现代农业产业园(首衡城)管委会联合首衡城公司对商户展开摸排,共梳理出35户有子女就学需求的商户,并依据招商引资政策,协助其完善子女就学所需材料。

8月4日教育部门开通线上报名通道后,管委会工作人员逐户提醒家长报名。部分商户不会操作,管委会就安排专人协助指导。9月初,35户商户的子女均顺利入学。

孝感首衡城自运营以来,已带动3.7万人稳定就业。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汤晓婷等人在走访中还了解到,严寒酷暑,长途货车司机只能缩在车上打盹,一些搬运工人中午也无处小憩,休息不足极易影响司机行车安全和商户上下货效率,他们盼望能有一个临时歇脚的地方。

“你们觉得休息区应该建在哪?怎么建?”汤晓婷到司机和工人中征求意见。

“可以利用临街的空房子”“最好有几张沙发,累了能躺一躺”“我们经常错过饭点,最好有热水器和微波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建言献策。

群众“点单”,政府“接单”。孝南区委组织部召集相关部门协商推进,首衡城公司提供场地、水、电等支持,政府部门投入80余万元改造场地、采购物品。

今年5月,新升级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孝小驿·司机之家”对外开放,一楼摆放着几张餐桌和小沙发,靠墙的书柜上放着书籍、电视机、饮水机、工具箱、医药箱等,二楼设置有睡眠舱、按摩椅、微波炉等,均免费供司机使用。

“能休息,还能喝上热水、看看电视,太贴心啦!”王师傅是一名长期在河南和孝感间往返的长途运输司机,驾驶数百公里后,能有这么好的地方休息,让他感动不已。

从“两地奔波”到“就近入学”,从“车上打盹”到“暖心小憩”,今年以来,孝南现代农业产业园(首衡城)管委会从“安商稳商助商暖商”全流程发力,建立网格化包保服务机制,帮助首衡城化解各项难题144件,推动“民生温度”与“发展速度”双向奔赴。


“小眼书记”忙带货 助农销售超百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易荣波 李召意 何中文

9月4日,走进大悟县吕王镇花桥村,闲置多年的原村小学校焕然一新,成为农产品电商产销中心。

“得益于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和县财政的支持,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本月20日将开张营业。”村党支部书记聂建军介绍,已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他和团队提供直播带货服务,除了惠及更多农户,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左右。

从军16年的聂建军,退役后在大悟县做生意。2018年,在家乡干部群众的召唤下,他回村端起了“泥饭碗”。2021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彼时的花桥村,一无产业,二无资源,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为了兴村富民,聂建军组织创办村集体企业,组织村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国土综合整治,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和红色旅游。然而,“政策饭”吃不长,“产业饭”又遇到销售难。

“不能让村民的汗水白流!”2024年10月,聂建军注册抖音和微信视频账号“花桥村小眼书记”,开始尝试助农直播带货。

“起步很难,没多少人关注,还险些被封号。”聂建军直言,当兵练就了他敢闯敢干的拼劲,但直播带货仅凭热情和毅力是不够的。

正当聂建军犯难时,大悟县举办直播电商带头人培训班。经过4天专业培训,聂建军在话术、表情、互动、剪辑等方面都取到了真经。他开始研究平台算法,线上线下向优秀主播学习脚本创作和互动技巧,在镜头前展示农民劳作、产品加工等真实场景。

真诚终被看见,“小眼书记”涨粉2万多,直播带货越来越火,花桥及周边农户的黑瓜子、天麻、艾叶、花生油、菜籽油等土特产纷纷出山进城。83岁的村民聂明取老人感慨:“以前挑几十斤瓜子走十几里路去镇上卖,现在聂书记在手机上就帮我卖光了!”

“小眼书记”不仅帮农户增收,还为本地企业拓销路。采访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碰到前来对接合作的湖北弘孝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熊文文,“今年聂书记已经帮我们卖了100多万元的农产品,我们即将入驻花桥村农产品电商产销中心,进一步深化合作。”

据统计,今年以来,聂建军已累计助农助企销售农产品160余万元。

“小眼书记”直播助农,是大悟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县通过集中培训、后备力量培育、开设“书记论坛”和打造“名书记工作室”等举措,帮助村党组织书记提升能力。目前,全县已打造19个“村书记工作室”,与周边32个村结对共建,涌现出20余名直播助农的村干部,助力大悟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责任编辑:陈峥嵘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