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艳华 通讯员 王永瑜
9月9日,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处千亩猕猴桃基地里,猕猴桃树井然有序。在果园里溜达一圈,每片斜坡上都能看到水肥一体化智能设备,5G信号集中盒连接着果园的气象监测、喷灌和监控系统,猕猴桃树行、列之间的距离经过精准计算。弯腰一看,浓密的叶子下藏着用浅棕色纸袋包裹着的累累硕果。大约一周后,这些猕猴桃就将上市。
2024年,湖北发布《湖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实施设备更新、标准提升等“五大行动”。为此,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确定了15个专项标准化试点项目,以行业“标准”升级支撑“两新”行动开展,武汉市农科院林果所猕猴桃团队的“猕猴桃果园设备更新支撑标准化生产试点项目”入选。团队在这片果园试点的6项标准,为本地猕猴桃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生机。
基地猕猴桃正等待上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艳华 摄
标准化建园 一键精准控制水肥
湖北是我国猕猴桃主要产区之一,种植面积约18万亩,其中赤壁市约6.5万亩。近年来,湖北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但产业发展却面临诸多挑战。武汉市农科院林果所猕猴桃团队成员在长期调研中发现,传统种植方式依赖人工经验,水、肥、药管理粗放,导致果实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足。加上许多果园设备老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不高,压缩了效益空间。不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猕猴桃产业难以实现更大突破。
2024年11月,凭借省市场监管局“两新”专项标准化试点契机,武汉市农科院林果所的6项标准在此启动试点,包括标准化建园、苗木繁育、轻简高效生产、果实采收贮藏等猕猴桃生产的关键环节。
以“标准化建园”为例,要新建一个猕猴桃果园,果园选址、土壤条件、灌溉设施、苗木选择、种植密度等都要按标准选择和执行。在标准的指导下,团队聚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花果管理、采摘运输等关键环节,引进示范了多项新型装备。
基地水肥一体化系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艳华摄
“果园里的水肥一体化系统是‘联网’的,需要浇水施肥了,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操作,更省力也更精准。”神山兴农行政总监宋杰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能够根据猕猴桃不同生长阶段的特性,精准控制水肥配比和用量;物联网系统能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猕猴桃品质,也节约了果园日常管理成本,人工成本降低20%以上。
果子每斤价格从5元涨到10元
“每到一个节点,我们就主动提醒大家该做什么事了。”宋杰说。神山兴农是本地猕猴桃种植龙头企业,也是标准的试点和“推广中心”。宋杰会定期在群里向种植户“翻译”标准——该授粉了、该套袋了、该采摘了。武汉市农科院猕猴桃团队也先后举办了线上线下技术培训5场,培训果农500余人次。
基地试点的6项标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艳华 摄
项目的实施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本地农业装备企业根据团队提出的需求,正在研发适合猕猴桃果园的小型智能化设备;专业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生产,打造了自有品牌,产品溢价明显提高。
“你看,这片大棚里种的是精品猕猴桃,能卖到25元1斤,而且都已经被预订了。”宋杰指着园中的一片大棚说。
基地内的猕猴桃大棚。受访者供图
精准管理明显提高了果园的猕猴桃品质。宋杰解释,一般他们会用果子的“商品果”占比率来评价质量,能够上市的果子不能是畸形果、糖分和个头大小要达标。今年,果园的畸形果明显少了,糖分也累计足够才采摘上市。宋杰估计,果园的商品果占比率要比去年增加10%以上。
品质好了,今年基地的猕猴桃平均价格从去年的每斤5元涨到每斤10元。加上今年天气适宜,基地亩产从1500斤提高到了2000斤以上,年产值有望增加超1000万元。
“这些标准我们会推广到更多果园。”武汉市农科院猕猴桃团队成员陈志伟介绍,由团队牵头的猕猴桃绿色标准化生产体系一共纳入了12项标准,还有6项标准即将发布,未来将为推动湖北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