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江陵县秦市乡:试验险“翻车”!蛋鸭旱养遇高温难题,专家来支招
江陵县融媒体中心 2025-09-10 08:50:17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在人们固有的印象里,养鸭离不开水。但在秦市乡荆堤村的隆兴湖蛋鸭基地,4万多只蛋鸭却打破了这一常规,采用“生态旱养”模式,不仅节水环保、产蛋量高,产出的鸭蛋每公斤还比市场价高出2元,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众多省内外同行前来学习。

室外烈日炎炎,在秦市乡的隆兴湖蛋鸭生态旱养模式实验示范基地的鸭笼里,数万只蛋鸭却舒适自在。笼舍内的两台大型恒温湿帘风机正不断输送着冷气,为蛋鸭们降温。

湖北隆兴湖蛋鸭养殖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西海说,天热时,温度就能降下来,规模养殖的时候,问题就解决了。

传统蛋鸭养殖多为“水陆两栖”模式,既需搭建栖息窝棚,又得开挖池塘供蛋鸭戏水降温。在养殖中,蛋鸭在水中排便会导致粪便堆积,长期污染水体,使池塘发黑发臭,影响周边环境。

秦市乡地处江汉平原,水系密布,乡亲们素有养殖传统,蛋鸭养殖更是重要谋生手段。作为当地主要鸭苗供应商,公司曾陷入困境:若养殖户因污染问题无法继续养殖,鸭苗销售将受影响。因此,开发绿色养殖模式成了企业生存的关键。

既然池塘养殖会污染水质,那不让蛋鸭在池塘里饲养是否就能避免污染?可蛋鸭属于水禽,突然改变养殖方式可行吗?带着疑问,吴西海埋头就干!2023年10月建棚进苗,到2024年6月,这批“旱养”的幼鸭长大产蛋,产蛋率达95%,试验初期很顺利。但7月高温来袭,气温升至35摄氏度,蛋鸭的进食量和产蛋率骤降。

吴西海说,30度的温度时,影响不大,会用一些降暑的药物,比如维C、硫黄酸、小苏打,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但温度一到35度,蛋鸭就减食减量,药物投下去没有效果。

高温不仅导致蛋鸭进食量、产蛋率下降,还造成大量死亡,“旱养”模式险些失败。关键时刻,吴西海咨询了江陵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专家。

吴西海说,后来他选择了一种水冷风机集中降温,于是鸭子采食量就开始慢慢上升。

可新问题又出现了:企业有能力购买水冷风机,但其他养殖户可能没有这样的条件。如何找到一种经济可行、成本不高且能推行的“旱养”方法?有着30多年蛋鸭饲养经验的吴西海,想出了新的养殖模式。

传统蛋鸭养殖是3-4月进苗,6-7月进入青年期,8-9月开始产蛋,产蛋高峰正好赶上夏季高温。而吴西海将进苗时间推迟到5月,7-8月鸭子刚好是60日龄左右的青年鸭。青年鸭免疫力强、耐高温,受高温影响小,成功规避了高温对产蛋率的影响。

吴西海说,9月到第二年的4月、5月,有8个月的产量高峰。养殖周期会缩短一点,集中养殖效益反而会更高。

今年3月,吴西海开始新实验,按错季养殖思路进行。为确保实验顺利,他在饲料配方上下足了功夫,请教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专家,根据青年鸭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调配专属饲料。

吴西海说,第一,饲料在保健上要改肝毒。第二是保肝护肾,当然还要养肠胃,肠胃养不好,蛋鸭就消化不了。

除了饲料,鸭舍环境控制也是新实验的重点。吴西海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升级了鸭舍的通风、光照和湿度调节系统,安装智能化环境监测设备,能实时监测各项环境指标,并根据预设参数自动调节通风、光照和湿度。

吴志稳说,现在在管理方面,只需要在棚里进行投食和观察水线,其他的事情都很简单。

不仅如此,蛋鸭“旱养”新模式还解决了以往鸭粪难处理这一难题。据吴志稳介绍,“旱养”的好处就是把鸭群集约化、中心化管理,对于周边的污染,可以做到零排放、零污染,大部分的粪便都会通过棚内和厌氧池通道,粪污循环系统进行处理。

“旱养”模式不仅破解了养殖污染难题,还显著降低了养殖成本。鸭群活动量减少,使得饲料消耗下降,人工成本也随之降低。同时,洁净的养殖环境让公司成功通过中国海关出口禽蛋原料备案基地认证,鸭蛋新鲜、蛋壳质量好,破损率低,还干净,价格较普通产品每公斤高出2元。如今,湖北隆兴湖蛋鸭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的“旱养”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养殖户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共同探索养殖转型新路径。

吴西海说,大家来学习是想求证“旱养”究竟能不能成功,以及是怎么养的?

衡阳县木子蛋鸭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小林说,他们也在探索这些问题,所以特地从湖南过来学习。

目前,基地规模已达150亩,鸭群数量从3万羽增至4.5万羽。通过“旱养”模式改造,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从传统水养的1%大幅提升至98.6%。污水经厌氧发酵、氧化处理后转化为沼液,成为白鲢、花鲢的养殖肥料,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责任编辑:周晓晓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