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一纸虚开票掀起2.86亿税案风暴,穿透式审查斩断黑色产业链
湖北日报 2025-09-04 18:32:32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汤炜玮 通讯员 邵恒媛 段雯

20平方米的房间内,几台打印机日夜吞吐,寥寥数人,却操纵着价值数亿的票据流水线。2018至2023年间,一个4人团伙操控78家“空壳公司”,虚开46445份发票,价税合计2.86亿元!在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引导侦查下,最终穿透发票迷雾追诉关联企业。近期,法院依法判处周某等4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依法没收违法所得,上缴国库。

“发票工厂”“洗白”灰色支出

2018年春天,周某租下一间办公室,摆上两台电脑、几部电话。随后,这家“发票工厂”便开始在逼仄的空间中肆虐生长。

医药代表出身的周某人脉较广,一手操持虚开流转,一手操控账款回流;妻子陈某则用自己及父母账户,帮助丈夫完成注册公司、纳税申请、清洗资金等事宜,并负责单据核对、回款跟踪;刘某根据票面金额编造报销佐证材料,也帮忙注册公司、虚开发票、收发快递等;而王某作为“中介”,为周某办理“空壳公司”提供代办服务,还利用其控制的公司及个人关联账户帮助周某转移资金,并从中获利。

“我注册的公司并无实际经营,开票款项先入公司账户,扣除2%-7%服务费后,再将剩余资金转入客户指定账户。”据周某供述,客户大多因灰色支出在报销制度内寸步难行,才寻到他暗处交易。

4家受票企业达到构罪标准

经查,周某等4人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共计46065份,其中普通发票价税合计共计约2.66亿元,红冲发票(注:对已开具的发票进行作废处理,并开具一张新的发票进行抵消的过程)879余万元;另查明周某、陈某2人于2019-2023年期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80份,价税合计1171余万元。部分受票企业已将所购发票列支为销售费用,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申报扣除,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2024年7月3日,案件移送至江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查IP码与MAC地址,锁定假发票均由周某等人所持有的电子设备申请开具;查发票领用信息,4万余份发票均流向周某租用的3个办公场所;查税票金额,下游达到虚开发票立案追诉标准的受票企业达38家,涉及12省23市。

通过二次退查启动深挖,发现某药企开具“会议发票”冲抵超支费用、某财险企业以虚假广告费等方式掩盖返点的行为。

最终,检察机关成功追诉4家达到构罪标准的受票企业及责任人员。截至目前,已依法对2家在汉企业6名涉案人员提起公诉,对1家在汉企业2名涉案人员作不起诉处理。其余线索均已移送异地,相关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受票企业某收到检察建议

“车险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客户经多家对比后肯定会选择价格更优惠的公司投保。为留住客源,我们一般会通过‘返点’方式给予客户补贴,再把费用处理掉,这几乎是行内‘约定俗成’的惯例……”讯问室里,某财险公司部门负责人的供述,引起检察官警觉。

作为周某等4人虚开发票案的关联案件,该财险公司涉案的3人中,两名是公司中层干部、资深保险经纪人,另一名更是刚入职就被指派操作“敏感报销”的财务新人。他们纷纷提及面对业绩考核的无奈:管理人员称“返点”是生存法则,新员工则坦言“领导让怎么报就怎么报”,涉案面虽有限,但其在周某处开具的68张假发票,价税合计金额高达562余万元。

潜规则背后,提示存在系统性风险:企业财务账户与私人账户不隔离、员工法律意识淡薄、内控监管制度薄弱。如果不及时从源头堵住漏洞,打击再多人都是扬汤止沸。

2025年4月21日,为切实增强监督管理,检察机关向涉案企业制发检察建议,三条建议直指企业核心病灶:一是强化公司法律意识和决策机制,重构公司全员法律意识;二是设置敏感项目专用科目和相关账户,实施公私账户严格隔离,推动财务审核专人负责制,深化公司财务风险防控;三是清理隐性返点政策,建立佣金阳光化机制,开展跨部门稽核,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和监督机制。

同年5月28日,该公司反馈,全面采纳江汉区检察院的意见,并作出书面回复:针对案件中暴露的管理漏洞,已深刻汲取教训,制定整改措施,今后将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牢固树立合法经营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汪崇福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