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警惕!录取在即,高考招生骗局又翻新!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9-04 15:55:21

2025年3月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法院

审理了一起入学诈骗案

被告人杨某以为孩子办理入学为诱饵

骗取19名家长共计165万元

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决杨某

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9万余元

杨某这类“违规请托型”诈骗并非少数

高考落幕,录取在即

当考生与家长翘首以盼之时

亦是招生诈骗犯罪分子蠢蠢欲动之机

……

图片

利益诱惑与身份冒充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管绮雯表示,在她所遇到的高考招生诈骗案例中,最常见的是“利益诱惑”类和“身份冒充”类诈骗。这两种诈骗形式都是紧抓考生以及家长“想走捷径”的心理,通过针对性描绘高校入学的美好前景进行诈骗。

在利益诱惑类诈骗中,最常见的骗术有三种:承诺包分配、承诺奖学金以及学历升级陷阱。洪山区检察院曾办理过一起冒充军校招生人员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声称考生可以转入武汉有名的军校,毕业后国家包分配,直接进入系统内工作。犯罪嫌疑人以此为诱饵,共骗取家长100余万元的“打点费”。事实上,军校招生都是通过提前批进行录取,有严格的政审、体检等流程,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操作”。

而承诺奖学金的话术则专门针对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考生。犯罪分子会冒充高校的资助中心,称考生“符合特殊的奖学金条件,只要先行缴纳手续费就可申请奖学金”,或者是伪造所谓的“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的短信,诱导考生点击钓鱼链接。学历升级类陷阱则瞄准了有专升本、考研等需求的群体。湖南省宜章县检察院曾办理过一起类似案子,诈骗分子虚构自己是某985大学招生办人员的身份,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称,自己可以帮助有需求的人提升学历并办理毕业证。多名受害者向犯罪分子转账数万元用于办证,却迟迟未能在学信网上查询到相关学历信息,这才发现被骗。

与利益诱惑类诈骗类似,身份冒充类诈骗往往有着很强的迷惑性,诈骗分子会利用高校教师或相关从业人员的身份进行诈骗。武汉市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检察官孟南告诉《方圆》记者,在身份冒充类骗局中,犯罪分子最常见的犯罪手段是通过私刻公章伪造高校文件,来制作虚假的“内部指标”,并对外号称手中掌握的“内部指标”可以进行交易,虚构能让考生低分上大学或低分进重点大学的事实,要求上当的考生和家长支付所谓的“指标费”或“保证金”。不明真相又企图低分“上岸”的考生和家长们,便会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来购买所谓的“内部指标”,结果收到的却是伪造的录取通知书。

除了冒充内部指标进行诈骗外,管绮雯在办案过程中遇到最多的就是冒充高校招生办老师、军校老师、中外合作项目负责人等人员,编造一些如“提前批录取需缴纳占位费”“降低录取难度”“补录”来诱骗家长转账。在洪山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高校招生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进行了从伪造入学通知书、转专业申请表、编造课表到安排学生住宿的全链条造假式诈骗,不断给学生和家长营造出即将入学的假象,将诈骗周期延长到将近1年的时间。事后,很多家长会发现高校并没有类似的资格,也不存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转专业项目,考生未被录取,反而耽误其正常志愿填报,得不偿失。

对此,孟南提醒:高校招生是严格按照招生政策规定和学校招生章程等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信息,按照志愿和分数由计算机来排序投档,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内部降低分数“补录”“补招”的情况,录取结果也必须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正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能相信。

图片

AI发展下的新型诈骗形态

孟南表示,传统的技术类高考诈骗手段主要是以“提前查分”和“改分诈骗”为主,利用的是考生和家长的侥幸心理实施犯罪。在“提前查分”的骗局中,骗子会精准抓住考生等待分数的焦虑心态,发送带有虚假查分链接的短信,如“高考成绩已出,点击以下链接提前查询,逾期将关闭通道……”等。很多考生因急于知晓分数,在点击链接后按要求填写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以及密码,结果账户内的资金很快就会被转走。

“改分诈骗”则是精准瞄准了那些高考分数不理想的高考家庭。骗子会谎称自己可通过“教育局内部人员”“高校招生办关系”等修改分数,让未达标者达标,低分者提分。对此,孟南提醒,学生的高考分数由省级教育考试院统一发布,从阅卷到登统分数全程有严格的安全保密和监督机制,个人或组织无法擅自修改,这类声称可改分的说法本质上都是诈骗。

随着技术发展,高考招生诈骗已从传统手段向科技型犯罪演进,AI技术的应用使诈骗更具迷惑性。

今年高考期间,AI巡考系统在云南、广东、四川等多个省份投入运行,可精准捕捉作弊抄袭等行为,并将异常信息反馈给监考人员进行判断。而在另一方面,犯罪分子也盯上了AI巡考系统,并利用它们编造出极具迷惑性的话术。

“同学你好,AI监考监测到你在考试期间有斜视等作弊行为,成绩为0分。”高考一结束,多地考生便收到伪造的“省教育考试院”的短信,话术高度雷同,它们称考生被AI系统监测到作弊行为,并会附上一个名为“处罚决定书”,实则为钓鱼网站的链接。这类诈骗利用AI技术手段的神秘感,精准击中考生对考试结果的担忧心理。对此,孟南提醒,教育部门明确表示,官方绝不会通过短信通知考试违规,万一收到类似短信,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学校或考点进行核实,千万不要点击不明链接。

除了利用AI作为话术来包装的高考诈骗外,深度伪造技术也开始渗透高考招生环节。根据江西警方公布的一则案例,有诈骗分子利用深度伪造技术生成“高校招生办主任”的虚拟形象视频,并向考生家长亲口承诺开放特殊录取通道。为了骗得家长和考生的信任,诈骗分子甚至策划出一整套连环诈骗方式,从私刻印章、伪造内部文书到租赁办公室伪装为招生点,层层设陷,骗取大额转账。不仅如此,还有的诈骗分子会伪造与官方高校网站极其雷同的钓鱼网站,其域名仅仅比官方网站多出一个字母,但页面布局、字体、色号极度相似,具有极强的迷惑性。这类钓鱼网站主要是用于骗取考生的身份证号、银行卡等个人隐私信息。有的诈骗分子甚至会花钱购买教育类关键词的搜索竞价,使诈骗网站出现在浏览器的广告位,还有的会雇用黑客编写“高考成绩预测”的小程序,实际用于收集考生的个人信息。

从这些依托虚假承诺和信息差实施的传统诈骗,到如今借助技术迭代升级的新型手段,诈骗分子的伎俩始终紧跟考生与家长的心理需求演变。当“提前查分”的钓鱼链接和“分数修改”的空头支票还在利用人们的急切与侥幸心理时,AI技术的介入已让诈骗呈现出更具迷惑性的新形态,它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伪造,而是通过深度模拟官方系统、生成逼真的虚拟场景,将骗局包装得更加“权威”和“可信”。

图片

高考招生防诈指南

那么,面对着防不胜防的高考招生诈骗,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呢?

第一步是识别高危话术,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管绮雯表示:“任何人声称能够修改分数、突破录取线进行补录的,都是诈骗。”犯罪分子往往都是利用信息差、当事人焦急心理等因素实施诈骗。考生及家长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招生信息,不要相信“改分补录”等虚假承诺。

第二步是认清官方权威发布,切勿听信任何第三方承诺的录取书、保证书、内部指标等。所有招生信息以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高校本科招生网等官方渠道为准;录取通知书必须通过官方途径寄送,附带防伪标识和校长签名;任何“内部指标”均需在官方平台进行公示,否则一律视为诈骗。

第三步是提高法律意识,保护个人的信息和资金安全。家长和考生都应拒绝向个人账户转账,不缴纳任何以“保证金”“占位费”等名义收取的费用;警惕要求现金交易或私下见面的场景;切勿轻信任何第三方发来的短信和链接,不要将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告知他人,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刻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第四步是保留证据,树立反诈意识。孟南表示,一旦发现被骗,大家要立即采取行动,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报警求助,提供账户信息、转账时间以及金额,请求临时冻结并拦截资金。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有效保存证据,比如完整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犯罪分子提供的文件材料等;对伪造的证件和通知书进行拍照录像;记录与犯罪分子接触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对方的口音和见面地点的特征等),并快速前往公安机关提交证据,以便进一步开展侦查。

管绮雯告诉《方圆》记者,洪山区内有30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60万人,为了更好维护高校学子的合法权益,今年3月,洪山区检察院创新性地建立了一支“守望”大学生办案团队,针对性地办理涉大学生的案件。

为提高家长和考生的防诈意识,洪山区检察院联合武汉市检察院,开展了专门的防诈直播,并制作了《几招教你高考防诈骗》的短视频,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高考诈骗防范要点。洪山区检察院还与各高校的法学院合作组建“大学生普法团队”,让优秀的大学生作为法治宣传主体,深入高校与街道传播法治精神,以此增强警示效果。

高考招生关乎着万千家庭的希望与无数学子的未来,任何形式的高考招生诈骗不仅是对个人信息与财产的侵害,更是对无数份沉甸甸的未来的破坏。从传统的利益诱惑和身份伪装类骗局到AI技术包装下的新型陷阱,诈骗手段虽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是利用了考生和家长的焦虑与侥幸心理。在此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高考招生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和流程,所有“走捷径”“钻空子”的承诺背后,往往都藏着陷阱。唯有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招生政策、查询录取信息,坚决抵制各类非官方的“特殊渠道”“内部操作”,才能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来源《方圆》杂志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涂思敏 周晶晶 杜业婧)

责任编辑:杜业婧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