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在光谷生物城的一间实验室里,身高185厘米的生之源生物技术中心负责人朱奇峰在一群“白大褂”中,显得尤为突出,这位来自山东淄博的90后,已在体外诊断(IVD)试剂研发领域深耕近十年。
2023年,他来到光谷生物城,用扎实的科研实力,让企业产品一次次工艺迭代,让心梗、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检测更精准、更快速,成为守护大众健康的幕后工程师。
经过上万次试验,心梗检测试剂国内领先
从技术中心实验室走出来,身高185、留着一头帅气发型的朱奇峰,更像是一位文艺青年。与他交流起来,他会迅速进入到技术的范畴,思路清晰,措辞严谨。
“选择武汉,是冲着光谷生物城的产业沃土来的。”回忆2023年的职业选择,朱奇峰坦言,光谷聚集了迈瑞医疗、人福等一批生物科技龙头企业,还有完善的人才扶持政策,正好生物城一家头部生物医药企业通过猎头抛来橄榄枝,他没多想就来了。
当时,他已在IVD(体外诊断产品)行业积累8年经验,从原料筛选到产品上市全流程熟稔于心。
初到武汉,朱奇峰在该企业担任免疫层析研究员,牵头平台工艺升级。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团队优化产品重复性,解决临床客诉,将过往在泰州、南京积累的研发经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
2024年11月,生之源生物向他伸出橄榄枝,邀请他担任POCT(即时检测)研发团队负责人,负责核心试剂的升级迭代。“生之源为我提供了更大的技术研发平台。”他说道。
刚到生之源,朱奇峰就接下了一块“硬骨头”,对公司的一款名叫肌钙蛋白I检测试剂进行优化升级。这款试剂是临床诊断心梗的“金标准”之一: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肌钙蛋白I会释放到血液中,早一分钟检出,就能为患者多争取一点治疗时间。
“这款产品其实已经很优秀了,但希望把它做成国际标准一样的产品。”朱奇峰带着POCT6人团队,每天泡在实验室里,从原料筛选到配方优化,开启了长达半年的“试错之旅”。
为解决假阴性问题,他们针对肌钙蛋白I的检测位点,设计了20轮不同的抗体组合方案。每一轮方案都要经过反应体系优化、工艺调整、临床测试等多个步骤,仅测试就累计做了1万例以上。“IVD研发就是这样,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今年初,升级后的肌钙蛋白I试剂完成验证,假阳性概率降到了十万分之一以下,假阴性率为零。“我们团队已经将其做到了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朱奇峰骄傲地说道。
多联检试剂通过认证,畅销国内外市场
在攻坚肌钙蛋白I的同时,朱奇峰团队还同步推进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的升级。这款试剂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水平,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在4%-6%之间,试剂的测定线性范围在4%-14%之间,试剂需要在这个狭窄区间内做到每一个0.1%都精准检测,信号稍有波动,结果就差异很大,这对工艺的要求远超普通试剂。
朱奇峰带着团队没有盲目开展工作,而是找准优化关键点:校准曲线的参数调整,以及荧光微球释放速度的优化。升级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试剂,检测精密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基层医院糖尿病管理的常用工具。
2024年秋冬,流感与呼吸道疾病高发,市场急需能同时鉴别多种病原体的检测试剂。朱奇峰团队又一次扛起了研发任务,目标是实现呼吸道传染病的快速检测,开发“甲乙流检测”“呼吸道四联检”(新冠、甲流、乙流、合胞病毒)和“六联检”(新增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试剂。
“难点在于‘不干扰’。”朱奇峰解释,要在一张检测卡上同时快速检测多种病毒,就像在一个房间里让几个人同时说话,还得清晰分辨每个人的声音。“抗体不能交叉反应,否则会出现假阳性。”
团队花了3个月筛选抗体组合,每一种抗体都要经过几十种干扰物质的测试,包括其他病毒株、常用药物成分等。“比如甲流抗体,要确保它只识别甲流病毒,不会对乙流等病毒有反应。”朱奇峰回忆,仅抗体筛选就做了上万次测试,最忙的时候,实验室里制备小样的划膜仪连轴转,团队成员分析实验数据到半夜。
如今,这些快速检测试剂部分已经获得NMPA注册证和通过欧盟CE等认证,在国内外市场开始实现销售。“流感季患者多,早做测试就能更有针对性地用药,减少发展到重症的风险。”
主导推行导师制,他成为研发团队的“后勤兵”
今年4月,连续打了几场“硬仗”的朱奇峰从POCT团队负责人成为了整个技术中心的负责人。
朱奇峰管理着21人的研发团队,既有38岁、经验丰富的“老大哥”常浩,也有刚毕业的硕士李梦佳。“我的角色不是指挥官,而是‘后勤兵’。帮大家解决难题,争取资源。”
他有三个“反常规”的管理习惯:少开会,把时间留给实验室;不干涉具体技术方案,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一对一沟通,了解每个人的需求。“比如常浩,他负责化学发光试剂的技术支持,经常周末接到医院的求助电话,我会帮他协调资源,让他不用分心其他事。”
对于新人,朱奇峰推行“导师制”。李梦佳刚入职时,对企业研发的流程不熟悉,他安排资深的工程师当导师,从实验室安全到实验设计,手把手带教。三个月后,李梦佳就能独立承担简单的试剂优化项目。“年轻人学习能力强,只要给他们机会,就能快速成长。”
今年,团队已申请多项专利,朱奇峰说:“这些专利是整个团队的心血。IVD研发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做出好产品。”
如今,IVD行业进入转型期,从过去的“扩张式增长”转向差异化竞争,不少企业面临挑战。朱奇峰坦言,自己也有“35岁焦虑症”。为此,他现在每天都会抽时间学习新技术,“不学习就会被淘汰,只有不断提升,才能带领团队做出更有创新力的产品”。
站在光谷生物城的实验室里,朱奇峰看着窗外林立的生物医药企业,眼神坚定:“这里有最好的产业生态,有最拼的团队,我想在这里一直做下去。”
来源:光谷生物城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