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作者/郑云霞
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童年的夏天似乎都有手摇蒲扇的凉意,遥望银河的记忆,那些指认夜空里牛郎星、织女星,听老人摆古,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似乎依旧在耳边萦绕。
夏天的夜幕还没拉开,我和弟弟们便忙着把门前庭院打扫干净,洒水、搬竹床、擦拭躺椅。奶奶则弄来端午节砍下的艾蒿,用灶膛里的星火捂着,在一股袅袅青烟中那艾叶慢悠悠地散发着特有的清香,随着夜色弥漫开来,起着熏蚊虫的作用。
吃罢饭,小平子必定来我家玩。他总会找到各种稀奇古怪的玩具。有时候是一只身穿斑点铠甲的天牛,长长的触角,发出“昂昂”的声响;有时候是一只短短的,散发金属光泽的“鸡屎翁”,小平子用一根竹竿细枝条穿在它的颈部,那“鸡屎翁”张开翅膀,在纤细的枝条顶端飞舞,小平子微眯着眼,装着陶醉的样子:“真凉快呀!真凉快呀!”他把这个“鸡屎翁”当作了“飞舞的扇子”。
我的奶奶因为喜欢看戏,有一肚子的故事,岳母刺字的忠义、三娘教子的温情,她一边挥着扇子,一边绘声绘色地讲给我们听。她还因为跟随教私塾的舅爷爷读过几天书,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什么“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张口就来,所以我们最喜欢围着奶奶,央求她“讲一个嘛,奶奶再讲一个嘛”。
在每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夏天夜晚遥望星空的
美好回忆,而夏夜最动人的,永远是牛郎织女的传说。
“初昏,织女正东乡”奶奶指向夜空,娓娓道来牛郎织女
的故事:“王母娘娘拿出金钗一划,就把牛郎和织女给分开了。你们看那银河东边最亮的织女星,旁边还有两颗较暗的星星构成纺车的模样,它旁边四颗暗淡的星星又组成了菱形,那是织女纺线用的梭子呢,叫梭子星。你们再看银河对岸,织女星东南方向,一大两小三颗星星一字排开,中间明亮的就是牛郎星,两边稍微暗淡的就是他用扁担挑着的一双儿女去追织女呢!这三颗星也被称为扁担星咧。”
“哎呀!奶奶,这咋跟我们看的电影《天仙配》一样咧,都是仙女下凡,都是跟天庭斗争。”
“奶奶,他们一年才相聚一次啊!那小孩不能整天看见妈妈多可怜啊!”
“原来七月七这天下雨是因为牛郎织女相会在哭啊。”
“难怪那天我们都看不见喜鹊呢!它们都飞到天上去搭鹊桥去了。”
我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
小平子可不喜欢看星星,他没有耐心寻找辨别浩瀚银河里的星星,那还没有他手心里的天牛和“鸡屎嗡”好玩。“什么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扫把星也是星星呢!”“那叫彗星,不叫扫把星!”我和他争执起来。扫把星在官庄岭上来说就是“晦气,背时”的代名词,骂人不吐脏字的。诅咒一个人就说“你简直就是个丧门星!扫把星!”星星遥遥挂在天际,多美好啊,我可不允许小平子亵渎它们。
听了奶奶讲的故事,每到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夜里,我和邻家二姐、大萍子一起悄悄地躲在葡萄架下,屏息凝神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也曾按照奶奶所讲的“乞巧”模式,装模作样地在月亮下穿针引线……
上初中以后,我买了一本《唐宋词一百首》,最喜欢柳永的那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短短数语,写尽了对牛郎织女相会的珍惜,他们相爱的深情,随着年岁的增长,更深刻体会到跨越时空的牵挂。
随着阅读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了解到乞巧节滥觞于上古,确立于汉末,酝酿于魏晋,定型于盛唐……古人的七夕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有趣,更浪漫。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娄,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印。”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有一年自驾游去西北,途经湖北郧西,沿途看见“七夕故里 中国郧西”的宣传牌,原来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渊源根植于人间,就在湖北。
天河定名于汉代,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郧西的天河,发源于陕西省山阳县境内,在鹘岭东南侧的西照川镇(包括原东西照川乡),流经山阳县、湖北省郧西县境,汇入汉江。在郧西县天河沿岸不仅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存,而且还有千工堰、天惠渠等多处古老灌溉工程。郧西县内还有“银河”,它位于河夹镇西,与“天河”平行,垂直南下,流归仙河注入汉水。郧西县也有牛郎山、织女山等。据当地人们传说,当年牛郎追赶织女时,被王母用定身法定在那里,至今化为两座山峰,耸立在天河两岸。那些跨越千年的浪漫爱情从未离开过人间。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从神话传说到牛郎织女星的辨认,七夕,早已超越了原始社会男耕女织的爱情故事。童年的葡萄架,古诗词里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都成为郧西县传承下来的民俗,并且申报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符号。
七夕,承载着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对团圆的期盼……
在岁月的长河中,关于七夕这个故事不断被演绎、被丰富,就像夏夜的萤火虫,忽明忽暗,萦绕在记忆深处;又如同银河中的星辰,闪耀着永恒的文化光芒。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