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杀猪盘”里,24万元积蓄灰飞烟灭;“招嫖”陷阱中,14万元血汗钱打了水漂……在我们的城市里,电信网络诈骗的幽灵仍在游荡,其手段之精准、剧本之隐蔽、危害之剧烈,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侵蚀着市民的财产安全与社会信任。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荆门的防线在哪里?近日,记者深入掇刀区双泉社区与掇刀石社区,与奋战在反诈第一线的社区工作者进行深度对话,试图描绘出这场全民“攻防战”的真实图景。
精准“画像”与花样“剧本”:
揭示电信诈骗的现实威胁
“很多人以为老年人最容易被骗,但在我们社区,情况恰恰相反。”掇刀石街道双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祥龙的一句话,打破了我们的固有认知。他根据长期观察指出:“我们社区基本上没发生老人被骗的案例,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30岁至50岁的被骗人数相对较多,通常会陷入刷单骗局;而被骗男性则以40岁左右居多,主要会陷入裸聊、招嫖和投资骗局。”掇刀石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陈静的观察也印证了这一点,她提到“经济条件好的退休老人、家庭主妇最容易被骗”,骗局类型则集中在刷单和投资理财。
这些来自一线的精准“画像”,揭示了当前诈骗犯罪的高度靶向性。骗子不再是“广撒网”,而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甚至心理状态,定制出迷惑性极强的“剧本”。
近日,双泉社区居民李某就掉入了精心设计的“网络招嫖”陷阱。从下载涉黄APP,到被客服以“操作失误需修复数据”为由诱导转账,再到“提现金额输入错误”的连环套路,甚至被要求将6.6万元现金分两次放置在指定地点,李某一步步深陷,最终损失高达143,208元。无独有偶,掇刀石社区一位女士在今年7月遭遇了典型的“杀猪盘”骗局。对方通过相亲网站获取信息,伪装成证券公司内部人员,以“内幕消息”为诱饵,引导其在一个虚假网站上“投资”,最终骗取24万元。
这些案例触目惊心,它们与近期发生的游戏账号虚假交易诈骗、抖音引流招嫖诈骗等案件共同构成了一幅严峻的图景:诈骗分子正利用AI换脸/换声、境外通讯软件等新技术,不断升级迭代其犯罪手法,让普通市民防不胜防。
“前沿哨所”的坚守与困惑:
社区反诈工作一线直击
面对诈骗分子的疯狂进攻,遍布城乡的社区成为了守护群众的第一道“前沿哨所”。在这里,一场场艰苦卓绝的“阵地战”每日都在上演。
双泉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反诈宣传
为了将反诈知识送达居民,社区工作者们想尽了办法。在双泉社区,张祥龙和他的同事们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群每日发布电诈警情提示,利用电影放映等大型活动进行面对面宣传,甚至在受骗人所属的小区拉起横幅,“警示周边居民,扩大宣传效果”。在掇刀石社区,陈静和网格员们则通过入户发放资料、举办纳凉晚会等形式,不遗余力地号召居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掇刀石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反诈宣传
然而,满腔的热情时而遭遇现实的冷遇。“反诈工作战线拉的比较长,已经几年了,很多居民已经觉得厌倦和疲惫了。”张祥龙坦言,“面对面一对一效果最好,但线上宣传效果不佳,有的信息发到群里居民不太愿意看。”
掇刀石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反诈宣传
更大的困难来自居民的隔阂与不解。陈静无奈地表示:“我觉得入户宣传接受度最不好,有的居民甚至连门都不愿意开。”张祥龙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尤其是在新建小区、三无小区和面对租户时,“他们不配合不支持,挂断电话,甚至把社区的工作人员当成骗子。”这种不信任感,无疑成为反诈工作中的最大难题。此外,居民在发现自己被诈骗前,社区和片警上门劝阻时,认为工作人员阻断了其生财的路径。在其发现被骗后,又寄希望于公安机关的破案,孰不知电诈案件破案难度大,追回损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也是我们工作中的最大困惑。
这些一线声音,揭示了基层反诈的复杂与艰辛。社区工作者们虽是守护者,却也身陷无力与迷茫。
从“被动防御”到“全民免疫”:
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的荆门呼唤
如何才能打破僵局,让反诈宣传真正入脑入心?一线工作者们给出了他们的思考和呼吁。
“派出所支援我们一起宣传的时候效果不错,但派出所警力有限,不可能经常来。”陈静的话道出了基层对专业力量支持的渴望,也反映了部门联动仍有提升空间。而张祥龙则将希望更多地寄托于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上,“目前还是需要各级部门、媒体加大宣传,从根本上提升居民对防诈的认识,认真阅读我们发布到微信群里的警情提示,提高警惕。”
掇刀石社区工作人员与民警联合开展反诈宣传
归根结底,反诈工作不能仅仅是社区的“独角戏”。它需要一场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的观念转变,需要构建一个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新格局。这其中,市民的理解与支持是关键。正如陈静所言:“最主要的还是要居民自发地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我们宣传反诈也是为了居民的钱袋子。”
而要实现这种“主动免疫”,除了外部宣传的持续加压,更需要激活市民内心的防范意识。掇刀石社区陈静给出的那句防骗“铁律”——“永远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言简意赅,直击要害。同时,推广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这道被陈静称为“强有力的防线”,理应成为每位市民手机中的“标配”。尽管推广中仍有居民“觉得没必要”,但这道技术防线的普及,无疑是构建全民免疫屏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到一线工作者的声声倾诉,我们触摸到荆门反诈工作的真实脉搏——它充满挑战,也饱含坚韧;它暴露出问题,也孕育着希望。反诈,从来不是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一座城市的总体战。它需要的,是媒体的深度,是部门的力度,更是每一位市民的温度。当旁观者不再,当守护者归位,荆门的反诈长城必将固若金汤,让每一个骗局都无所遁形。
(来 源:荆门新闻网)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