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詹红霞)自咸宁北站驱车往横沟桥镇去,沿途景致令人心旷神怡。平坦宽阔的沥青大道,车行其上,竟无半点颠簸之苦。道旁绿树成荫,新植的花草在微风中摇曳,远处山峦如黛,近处田畴如织,俨然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儿时印象中的横沟桥镇,是咸安区一个不甚起眼的小镇。镇民多以农耕为业,春播秋收,循着祖辈的足迹度日。镇中唯一像样的道路,就是穿镇而过的107国道,亦不过是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却是咸宁通往武汉的必经之路,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旅客、货运、车辆等源源不断汇集于此,道路远远不堪重荷,破旧不堪。晴天,尘土飞扬,雨日,泥水横流,行人无不蹙眉。而今日之横沟,竟已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省道、县道纵横交错,宛如人体血脉,将这小城镇与外界紧密相连。
不到二十分钟,我便来到了横沟桥镇新修的车站前,一辆辆客车吞吐着南来北往的旅客,一条条马路沿着车站广场铺展开来,干净宽敞气派,商店林立,摆满当地特产,横沟牛肉、咸宁桂花糕、各类山货,不一而足。一位老者坐在石凳上,眯着眼看往来人群。“老人家,请问新街怎么走?”“我好多年没来横沟了,只记得有条老街,您能给我指个路吗?”老人家很热心,我不禁和他闲聊一会。
“变了,全变了。”老者摇着蒲扇,语气中既有感慨又有欣慰:“从前去趟咸宁城里,要颠簸一个多小时,现在二十多分钟就到了。我这把老骨头,也能常去城里看孙子了。”
横沟桥镇的交通格局已从过去的“一条国道”发展为今天的“公铁双枢纽”(高速公路枢纽+高铁站),成了咸宁对接武汉的首要交通门户。
交通条件的巨变,带给横沟的何止是出行的便利,更是直接驱动了生产模式的深刻变革。
农业因路而兴。横沟多丘陵,传统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收入低薄。历来盛产桃、李、梨等水果,以往因运输不便,果农只能眼睁睁看着鲜果腐烂,或廉价卖给前来收购的商贩。如今冷链车直接开到果园边,清晨采摘的水果,中午便能出现在周边城市的超市货架上。同时,新型农业生产也随着交通枢纽的便利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各种蔬菜种植基地、苗木花卉基地、果园种植基地,肉类家禽加工厂等产业链撬起了特色型高效农业和产业化经营的杠杆,极大地满足了咸宁与武汉的市场需求。凉亭垴村蓝莓基地规模庞大却规划合理科学,清一色排列整齐的白润如玉的大缸盆里种植着长势喜人的蓝莓树,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的果园环在绿水青山中,像绵延不断的绿波长廊,绿的青翠与白的纯洁交相辉映,令人神往。细看之下才发现同色白管道紧紧地绑在盆沿,挨着树根周围插着几根探头式的针管,果农老张向我们介绍说这个是现代化滴灌技术,可以用智能技术精准点滴,控制水量、营养和滴灌时间,尽可能做到让树苗成活率最大化,且长势均衡。“难怪这些树苗看起来长得差不多,视觉上很整齐划一并不显得参差不齐!”老张听毕笑了笑,他和我们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果园收入较五年前翻了两番。“路修好了,技术资金都有政策扶持,销路畅达,水果价格就上去了,我们的日子也甜了。”老张因日照的黑脸上绽出笑容,如秋日里熟透的石榴。
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乡村旅游的兴起。横沟桥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溪流纵横,山峦叠翠,更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民居散落其间。昔日这些美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却成为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周末,通往横沟的道路上,自驾游的车辆排成长龙。镇上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家乐生意红火。一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告诉我,他在深圳打工多年,看到家乡交通改善,毅然回来开办了民宿。“现在年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少,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他说着,语气中满是自豪。
便利通达的高速公路、高铁等区位优势如家种梧桐树引来凤凰鸟,它引领着横沟现代工业生产从无到有到强的高歌猛进式集群发展。这是横沟镇生产领域最显著的变化。其工业发展几乎与交通升级同步。
镇东原是一片荒芜之地,如今已建成了现代发达的工业园区。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当地农民洗脚上岸,成了产业工人。一家竹制品厂的老板告诉我,他们的产品如今朝发夕至,上午装车,下午便能抵达武汉市场,次日便可出现在长沙、南昌的商场货架上。“路通了,销路就通了。”他笑着说,眉眼皱纹间有岁月沧桑,却更多的是奔向康庄大道的幸福向往。
横沟工业园,在横沟桥镇落地并不断发展壮大。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 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配件、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从早期的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向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凭借优越的交通区位和园区平台,吸引了大量来自武汉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前来投资建厂。
交通引领生产,生产反哺交通。蕲嘉高速的建成与京港澳高速在横沟形成“十字型”枢纽互通。这使得横沟镇成为咸宁地区重要的高速公路枢纽节点,通往武汉、黄石、黄冈等方向更加便捷,辐射范围大幅扩大。同时,镇区内部的市政道路、通往各村的道路全部实现了高标准的硬化、黑化和拓宽,“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第三产业借势崛起:现代物流业因“路”而生,依托高速公路枢纽和高铁站,物流业成为新的增长点。随着人口聚集(包括产业工人和外来人口),镇区的商业设施、餐饮住宿、金融服务等日益繁荣。咸宁北站周边的开发,打开了房地产市场,吸引了在武汉工作、在咸宁居住的人群,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漫步在横沟桥镇新修的商业街上,两旁店铺林立,霓虹闪烁。餐馆里食客满座,超市中人流如织,广场上大妈们随着音乐跳起广场舞。眼前的繁华景象,让人难以想象这里几年前还只是一个寂静的小镇。
在一家茶馆小坐,老板热情地向我推荐本地特产。闲聊中,他道出了许多横沟人的心声:“路通了,人心也通了。以前总觉得横沟是偏僻地方,低人一等。现在去哪里都方便,做什么都顺畅,咱们横沟人的腰杆也挺直了。”
的确,交通之变,变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心理距离。横沟人不再觉得自己是“乡巴佬”,而是自信地融入现代化浪潮中。年轻人不再一心想着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乡创业就业;老年人不再困守一隅,可以方便地去城市就医访友;孩子们也不再为上学路远而发愁,校车直接开到了村口。
横沟的发展,是中国成千上万个小镇发展的缩影。一条路,激活了一方经济;一条路,改变了一地民生;一条路,连通了古今未来。交通如血脉,经济如肌体,血脉畅通,肌体自然强健有力。
车行新路,回首横沟,但见万家灯火,如星罗棋布,照亮了这个小镇的夜空,也照亮了横沟人奔向小康的幸福之路。横沟不再是一条“沟”,而已经成为连通四方的“枢纽”;横沟人不再“横眉冷对”艰苦生活,而是“笑逐颜开”迎接美好未来。
路在延伸,发展不止。横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之中。横沟的发展,仍将沿路而跑,焕发青春,动力无限。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