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荆州动员志愿服务力量 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8-22 20:22:56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陈娇、张昊)荆州市水系众多、河网密布,暑期汛期叠加,溺水风险陡增。市委社会工作部结合“水域分布广,居家儿童多”市情特点,广泛动员志愿服务力量,强化宣传教育、日常巡查、隐患排查和应急救援,多措并举筑牢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防线。

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党委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防溺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高位统筹部署,制定印发《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志愿服务活动方案》,设立市级联络专班,强化对各县(市、区)志愿服务的指导与调度,确保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上下联动落实,各地按照“属地管理、就近就便”原则,重点发动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沙市区、公安县等地及时发布志愿服务工作提示,推动志愿力量联防联控;江陵县同步制定志愿服务实施方案,压实乡镇、村(社区)志愿服务主体责任;石首市发动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全域开展防溺水志愿服务,形成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的志愿服务网络。

建强专业队伍。各地积极发展专业救援志愿力量,完善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如石首九曲湾救援队,监利市水上救援队,沙市区云救援志愿服务中心、康家桥水上救援队等。石首市建立乡镇救援队伍“10分钟到场、1小时处置”机制,应急响应效率极大提升。监利市水上救援队成功实施多起溺水救援,先进事迹获多家媒体报道。

广泛动员参与,提升服务效能。多渠道发布倡议,广泛动员党员、群众、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构建起多元参与的防溺水志愿服务网络。

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沙市区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下沉社区1523人次,协同网格员开展入户宣传与巡查值守。石首市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各村(社区)建立“支部书记+民警+民兵+志愿者”巡查专班,坚持“一日三巡查”,有效劝导未成年人私自下水210起。

志愿队伍常态服务。公安县鲍关村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组建“青春护水队”,设置充气游泳池,日均接待儿童300人次,变“野泳点”为“安全戏水乐园”,获省级媒体推介;松滋市动员2790余人组建122支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开展水域巡防,劝阻未成年人在危险水域钓鱼、游泳、嬉戏、逗留等危险行为160余次。沙市区组建145支志愿服务队伍,实现辖区105个村(社区)全覆盖,开展劝导、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3500余次。

专业社工赋能增效。市委社会工作部依托全市40个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试点项目,深入开展防溺水志愿服务,引导社工力量在资源链接、宣传教育、重点人群关爱等方面发挥专业优势。洪湖市爱墩墩、公安县蓝丝带、荆州市小水滴等社工机构,精心开设防溺水安全课,吸引社区儿童参与;石首汇心社工深入家庭发放防溺水宣传单,推动防溺水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深化宣传教育,筑牢安全防线。充分发挥志愿者在防溺水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融合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推动防溺水知识深入人心。

线上宣传广覆盖。公安县水上救援志愿者协会创新开展直播活动,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80分钟吸引近2万人次在线观看。沙市区、松滋市、洪湖市等地志愿者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微信居民群等线上平台,常态化推送防溺水警示视频、教育短片,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宣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线下教育求实效。松滋市链接高校志愿者、本地中小学教师志愿者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讲座、安全演练、安全班会等129场;石首市新厂镇志愿者自编自导防溺水主题小品、歌舞,吸引800余名家长和学生现场参与;沙市区、江陵县等地深入开展“敲门行动”,组织志愿者入户进行面对面宣讲,切实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和监护责任。

实战培训提能力。公安县组织15个乡镇防溺水志愿服务队伍分别组织专项演练,模拟救生绳抛投、救生杆救援及心肺复苏等内容,全面提升基层志愿服务队伍应急处置水平;荆州区、江陵县、监利市等地红十字会、专业救援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心肺复苏、AED使用、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有效提升未成年人及广大群众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责任编辑:王丙全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