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杨韬、向宗涛、 杨先鹤)暑去秋至,核桃飘香。眼下,保康县35万亩核桃陆续进入成熟采摘期,田间地头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果农们抢抓时节挥杆采收,收获“致富果”。
保康县寺坪镇樟木沟村核桃种植基地里,一排排核桃树枝繁叶茂,青翠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村民们手持长竿敲打树枝,一颗颗核桃青果簌簌落地。
“我们从8月下旬开始采摘,预计到9月中旬结束。每天至少需要30名劳力,整个采摘期劳务支出约6万元。”樟木沟村核桃种植基地负责人胡富军介绍说。
而在十几年前,樟木沟村的核桃产业还停留在农户家庭式种植阶段,规模零散、管理粗放。2023年,村集体找准症结,将全村农户的核桃树统一流转,交由合作社进行规范化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打药、统一修枝,彻底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的低效模式。
通过两年的精细化管理,核桃林重焕生机。针对山多地少的特点,合作社探索出“核桃+药材”的多元发展模式,在核桃林下套种药材,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从2023年开始,我们就有了收入,今年是长得最好的一年。每亩地有300元租金,树下种的是中药材。”樟木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褚宗新介绍说。
产业旺了,就业岗位就多了。从冬季修枝、春季管护,再到秋季的核桃采摘,基地常年需要大量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都能务工挣钱。
“我60多岁了,在家门口干活挺合适,一个月能做20多天,每天90块钱,挺好的。”樟木沟村村民龚国荣笑着说。
褚宗新说,春天施肥、打药,冬季修枝、打核桃,村里每年在老百姓务工上的支出有20多万元,加上药材这块,每年发给全村的务工费接近120万元。
如今,樟木沟村的核桃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不仅带动几十人就业,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这几年效益还比较好,我们每亩地大概年产干果150斤左右,全年总产量7万多斤。”褚宗新算了一笔丰收账,“按现在的市场价格,鲜核桃能卖到10块钱一斤,每年收入在75万元左右。”
樟木沟村的转变,正是保康县核桃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今年,保康县完成标准化核桃基地建设2万亩,建设优质商品果基地1万亩,申报创建湖北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8.8万亩。预计今年核桃干果总产量达1400多万公斤,综合产值6亿元,小小核桃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硬“核”力量。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