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建始高坪:以综合治理“组合拳”守护一方平安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8-20 14:53:41

清晨的高坪镇,警用无人机“警航一号”盘旋在阴坡河水库上空,及时劝导着准备野泳的村民;大店子村的“文明银行”里,村民正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高店子社区的“六尺巷”旁,两户曾积怨35年的邻居如今和睦相处……这一幕幕生动场景,勾勒出湖北建始高坪镇基层综合治理的创新图景。

近年来,该镇以科技赋能为翼、以文明培育为基、以矛盾化解为要、以制度创新为纲,打出一套综合治理“组合拳”,实现了治安案件下降20%、化解两年以上积案近50起的显著成效,让平安底色更亮、文明新风更劲,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科技翅膀:让治理效能向高空延伸

清晨的阳光洒满高坪镇八角村阴坡河水库,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就在这时,一架警用无人机盘旋而至,高空传来清晰的劝导声:“帅哥美女,不要在河边逗留玩耍,游泳时请前往正规游泳场所。”这是高坪派出所民警牟田岚通过“警航一号”开展安全劝导的日常一幕。

在“警航一号”的显示屏上,8000米巡航半径内的学校、路口、景区、水域等尽收眼底。这架续航50分钟、25分钟即可充满电的“高空智能分析平台”,是高坪镇强化综合治理能力的“标配利器”。

“过去靠人力巡逻,辖区面积大、重点区域多,难免有疏漏。现在有了无人机,相当于给我们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高坪镇派出所所长周磊指着屏幕上的航线图介绍,该镇围绕学校、交通、旅游及水上安全四大板块,精心规划了4条智能航线,实现治理“精准滴灌”。每天上午,无人机准时对学校及周边开展巡航,及时发现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中午和下午的旅游高峰期,它又化身“交通协管员”,在交通要道和旅游停车场巡逻,抓拍违停、拥堵等现象;暑期来临,它则聚焦辖区内易发生危险的水域,开展循环巡航,对野泳、垂钓等危险行为进行实时劝导。

不久前,无人机在巡航时发现某景区停车场入口处有车辆逆行,当即通过空中喊话纠正,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剐蹭事故。“从‘人盯人’到‘机巡+人管’,不仅节省了人力,更让隐患发现和处置的响应时间缩短了近一半。”周磊说,科技赋能既让警务工作更智能、更多元,也让群众的安全感看得见、摸得着。

文明存折:用积分点亮乡村文明之光

“之前下大雨,我帮忙清理了路上的积水,村里为我记了分,今天来换个水杯。”在高坪镇大店子村的“文明银行”兑换点,村民徐继望拿着积分卡,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个始于2019年的“文明银行”,如今已陪伴村民走过6个年头,成为村里移风易俗、培育文明的“催化剂”。

“文明银行”的运作很简单:村民的每一次文明行为——无论是参与志愿服务、孝亲敬老,还是红白喜事简办、主动清理门前垃圾——都会被记录下来,转化为积分存入“账户”,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量,就能兑换生活用品、农资工具等实物。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最开始只是想探索一种引导村民养成文明习惯的方式,没想到越办越有生命力。”大店子村党支部书记丁妍婷回忆,6年来,“文明银行”不断“升级换代”:从最初的手写记录到攻克积分软件系统技术难题,实现数字化管理;从单一的文明习俗引导,拓展到“文明参与、志愿服务、好人好事、就业促进”等多个板块,积分细则越来越贴合村民需求。

更重要的是,商品兑换清单始终跟着村民需求走。春耕时,兑换点多了农具、种子;冬季里,保暖用品成了“抢手货”;开学季,文具、书包供不应求。“几乎每一次积分兑换,村民都能满意而归。”丁妍婷说。

潜移默化中,“文明银行”带来的变化正在大店子村悄然绽放:扯皮拉筋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大办酒席的少了,红白喜事简办的多了;随手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打扫公共卫生的多了……如今的大店子村,邻里和睦、环境整洁,文明新风像春风一样拂过每个角落。

矛盾解纷:从“六尺巷”看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古有安徽桐城六尺巷,今有建始高坪六尺巷。”在高坪镇高店子社区,这句顺口溜被村民们津津乐道。背后藏着一个化解了35年邻里纠纷的故事。

时间拉回2021年,高店子社区村民胡某准备翻修旧房,邻居张某却多次扬言阻拦,一场冲突一触即发。镇综治中心收到消息后,立即成立专班介入。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对邻居的矛盾竟始于1987年——当年张某从外村迁入,建房时与胡某因通道问题产生纠纷,历经乡镇政府、村委会多次调解,甚至法院诉讼,矛盾始终未能化解。

“硬解肯定不行,得找到双方的‘心坎’。”专班工作人员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先沉下去走访。他们一边向胡某宣讲建房需四邻签字的政策,一边组织“评理说事”会,促使胡某主动与张某儿子沟通,缓和关系。走访中,专班发现张某其实也有翻修房屋的意向,这成了化解矛盾的突破口。

工作人员抓住契机,分别开展小范围“评理说事”:对张某说“翻修房子是好事,要是因为闹矛盾耽误了,多不值”;对胡某讲“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把关系处好,日子才舒心”。几番沟通后,两家终于同意同时建房。在政府部门对宅基地放线定位时,专班再次组织“评理说事”:“房子快建好了,可要是没有条方便过车停车的路,后人回来探亲都麻烦!”这句话说到了双方心坎里。张某当场表示让出三尺修过道,胡某也大手一挥:“你让得起,我也让得起!”最终,一条六尺宽的通道出现在两户人家之间,35年的积怨烟消云散。

“六尺巷”的故事,是高坪镇“评理说事”机制的生动实践。如今,该镇依托县委政法委、公安部门风险推送及镇、村(社区)调委会等,打造了覆盖全域的“矛盾排查联络点”,充分发挥调解员、村干部、村民代表、小组长的信息员作用,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常态化、制度化。在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时期,工作人员进村入组、上门入户,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对发现的矛盾,能当场调解的由村(社区)调委会第一时间调处,调处不成的及时上报镇调委会,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化解格局。

“我们坚持‘预测在预防前、预防在调解前、调解在激化前’,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高坪镇综治中心主任陈昊伦说,从“末端治已病”到“前端治未病”,矛盾化解的“提前量”,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和智慧。

机制闭环:筑牢平安建设的制度基石

“上周共排查矛盾纠纷8起,已化解6起,剩余2起由司法所跟踪督办;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5%,主要集中在景区周边交通违规……”每周一,高坪镇工作人员的手机都会收到一份“一周坪安”工作周报,辖区平安稳定情况一目了然。这是高坪镇创新推出的“一周坪安”制度,也是该镇综治工作机制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高坪镇严格落实综治中心“1+4+N”研判调度制度,由综治中心牵头,信访办、派出所、法庭、司法所4个部门常驻,N个涉事单位动态参与,形成紧密协作的“作战团队”。在此基础上,构建“研、交、办、督、结”闭环管理体系,做实日摸排、周研判、月调度,确保每一起案件、每一个矛盾都有人管、管到底。

“‘1+4+N’解决了‘谁来干’的问题,‘一周坪安’则解决了‘干得怎么样’的问题。”高坪镇平安办主任柳青解释,“一周坪安”会汇总上周案情警情、矛盾风险、重点人员变动等数据,组织集中研判,不仅能推动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还能督办工作落实,在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中发挥着“指挥棒”作用。

不久前,某村两户村民因土地边界问题产生纠纷,村调委会调解未果后上报镇综治中心。中心立即启动“1+4+N”机制,组织司法所、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联合上门,通过查阅档案、现场丈量、耐心劝导,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这起纠纷从上报到化解仅用了3天,比以往平均用时缩短了近一半。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高坪镇党委副书记雷登科说,通过“1+4+N”和“一周坪安”等机制,该镇实现了综治工作从“碎片化”到“系统化”、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转变,为平安建设筑牢了制度基石。

综合治理:高坪绘平安蓝图向未来

无人机巡航的轨迹、“文明银行”的积分、“六尺巷”的温情、制度闭环的效能……近年来,高坪镇以科技赋能提升治理精度,以德治引领涵养文明乡风,以法治保障化解矛盾纠纷,以制度创新筑牢平安防线,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综合治理新路径。

近两年来,高坪镇治安案件下降20%,化解两年以上积案近50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如今的高坪,街头巷尾秩序井然,乡村院落文明和谐,景区景点平安有序,一幅“平安、文明、和谐”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下一步,我们要全力以赴遏增量,千方百计去存量、盯紧变量,确保高坪社会平安稳定。”雷登科的话语坚定有力。随着综合治理不断向纵深推进,高坪镇必将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为群众守护好每一个平安幸福的日子。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李书建

责任编辑:龚雪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