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武汉动力电池低碳循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揭牌
湖北日报 2025-08-19 15:26:07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爱虎)8月15日,武汉动力电池低碳循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将聚力破解动力电池回收关键技术难题。

微信图片_2025-08-15_202727_450.jpg

动力循环实验室由动力电池回收领域龙头企业武汉动力再生牵头,深度协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顶尖高校科研力量,并广泛吸纳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回收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领军企业,构建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化放大与商业化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旨在破解资源瓶颈与回收难题,推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循环利用。

国家能源金属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格林美集团董事长、动力循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许开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动力循环实验室的挂牌是绿色时代的开端,标志着格林美武汉园区开启绿色新征程。许开华教授指出,电池回收是国家重要的资源与环境安全战略,也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当前我国钴、镍、锂等关键资源的稀缺,未来必须依靠回收来保障战略资源安全。他预测,到2030年,退役电池中回收的镍、钴、锂将能满足30%的需求,到2040~2050年,循环材料将成为主流供应;预计全球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将在2030年形成3000亿元产业规模,到2050年达到万亿级。

围绕实验室建设,许开华教授提出了三大目标:1)打造世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创新中心,突破技术瓶颈,铸就全球核心竞争力;2)成为世界回收与再制造的产业中心,通过数字化平台和供应链构建,开拓电池再应用场景;3)更要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实践中心。并明确了三项任务:建成华中新能源后市场维护中心、全球回收碳税汇算清缴中心以及全球电池护照数据中心,推动全生命周期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云辉教授表示,武汉市在发展动力电池低碳循环产业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整个产业链比较完整,比如上游,在锂资源的提取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从下游这一块来看,从固态电池方面来着手,发展高比能、高稳定的固态电池体系,可以让上下游很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打通产学研用的链条。

当天,9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现场签约,联合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根据规划,到2026年,武汉将组建超10个联合实验室,推动牵头企业产值年复合增长率突破15%,并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

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动力循环实验室主任张宇平博士介绍了联合实验室的产业图谱与分工、发展定位及愿景、十大重点攻关项目及预期成果。他指出,实验室将推动成果转化,实现01,从1N”的突破,探索打通样品产品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责任编辑:谢慧敏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