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街头巷尾,“金玉米义警队”红马甲穿梭宣讲反诈知识;竹林院落中,“红袖套”调解团化解邻里纠纷;群众身边,“田间警务”服务队背着背包送服务上门…… 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公安局红岩派出所深植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三大基层治理品牌,以“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为目标,交出亮眼平安答卷。
近5年来,红岩派出所刑事案件破案率达100%;自2021年3月7日至2025年5月13日,辖区已连续1520天实现电信网络诈骗“零”发案;更实现8年命案、信访群体事件 “零记录”,队伍保持零违纪。亮眼成绩背后,是其创新实践的有力支撑——凭借“金玉米义警队”反诈联盟、“红袖套”调解团、“田间警务”服务队三大品牌,该所先后荣立2次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获评州县两级优秀基层党组织,还涌现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级先进典型。
“金玉米义警队”:全民反诈筑牢安全屏障
“我是反诈红马甲,教您防骗办法佳。网络交友要小心,谈情说爱骗真心。”每天清晨,身着红马甲的龙晓艳都会穿梭在红岩寺镇街头,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谁能想到,这位曾因电信诈骗损失2.5万元的受害者,如今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反诈明星”。
“淋过雨的人,总想为别人撑伞。”2023年,红岩派出所组建“金玉米义警队”,龙晓艳第一时间报名加入。这支由商铺老板、教师、快递员等 20 余人组成的队伍,取意玉米是建始支柱产业,象征警民紧密团结。
义警队成立后,迅速成为反诈防骗的“神经末梢”与基层治理的“流动探头”。2024年,商户黄国涛通过监控发现两名可疑人员,立即报警并在微信群同步信息,队员们联动调取周边监控,协助警方1小时内抓获嫌疑人。
不仅如此,红岩派出所还将“全民联防”模式与“手牵手”反诈机制形成合力:“警校牵手”开展校园“反诈宣传班”36 场次,通过“大手牵小手、小手牵大手”,让反诈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警企牵手”联合商超、夜市开展促销防诈活动30余场,面对面讲解诈骗手段;“警媒牵手”借助婚庆传媒,将防诈内容编成段子,在红白喜事中广泛传播。
自2021年3 月7日至今,红岩寺镇已连续1500余天实现电信网络诈骗“零”发案,“金玉米”品牌成为守护群众“钱袋子”的坚实壁垒。
“红袖套调解团”:多元共治化解矛盾于萌芽
“如果不给钱,今年我们就来你家过年!”2022年底,年关将至,四、五十名农户情绪激动地围聚在红岩寺镇猪贩子姚某某家中,讨要130多万元卖猪款。
原来,姚某某将从农户手里收来的生猪发往重庆杨某处后,迟迟未收到款项,这才惊觉被骗。
红岩派出所民警走访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一边耐心安抚农户情绪,防止矛盾激化引发群访事件,一边迅速联合刑侦部门跨省追赃。凭借扎实的侦查工作和紧密的部门协作,办案民警通过层层追踪,不到一周便成功捉获杨某,并追回55万元款项,及时为农户们挽回部分损失,一场可能升级的群体矛盾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日常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红袖套”调解团成为了维护辖区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2023年8月,红岩寺镇金子墩村村民朱某某与沈某某因10多年前修建入户路引发的占地补偿和排水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村支两委多次组织调解,均未能达成一致。
此时,“红袖套”周鹏主动介入,他凭借高超的调解技巧,多次走访双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让僵持许久的邻里关系重归和睦,也让“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理念深入人心。
2023年起,红岩派出所依托“评理说事”“六个第一时间”等机制,累计处置矛盾纠纷 290余起,包括4起重大敏感纠纷,整改隐患248余个,实现辖区连续8年命案、极端案事件、内部单位事故“零发生”,无信访群体事件。
红岩派出所创新构建多元调解体系,成立17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建成14个调解室和64个评理点,形成“众人说事理、熟人讲情理、专人论法理” 模式。2024年,10个村(社区)开展 70 场安全培训与法治宣讲,通过“评理说事”化解纠纷56 起。同时,以“党委引领、公安主抓、部门联动、全民参与”推进联防联控,推行“警司联调”,2023年至今,290余起纠纷化解率达100%,实现矛盾“就地解决不上交”,生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擦亮基层治理“平安和谐”底色。
“田间警务服务队”:民生警务架起警民连心桥
“警察同志,快救救我的孙女!她在29楼天台,情绪很不稳定!”2022年5月12日16时许,红岩派出所接到紧急报警。教导员熊鹏带领民警张杰火速赶到现场,只见女孩坐在天台护栏边缘,哭喊着拒绝靠近。为防止意外,两人一边轻声安抚,一边等待增援。16 时45分,增援警力抵达,辅警黄国芳主动请缨,化身“蜘蛛侠”从28楼攀爬而上,与熊鹏形成夹击之势,成功救下女孩。
生死救援彰显担当,暖心服务从未止步。红岩派出所 “田间警务”服务队背着装有证件办理、法律宣传等功能的警务背包,深入偏远山区,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2023年以来,已联合交管部门上门办证57本、送身份证900余张,补录户口1人,并走访慰问6名帮扶对象。
“哥,今年‘五一’我又回家!” 4月28日,建始县红岩寺镇崔家坡村黄先生接到失联 20年弟弟晓峰(化名)的电话。上世纪九十年代,晓峰外出打工后音讯全无,成为黄家父母临终遗憾。
2023年10月,驻村辅警余忠诚得知此事,当即立下 “寻亲军令状”。经半年摸排追踪,2024年4月在武汉找到晓峰。面对不愿返乡的晓峰,余忠诚连续三日发信息,用老屋照片、父母嘱托和家人牵挂打动他,成功寻回走失20年的村民晓峰,促成跨越世纪的团圆。
在交通管理上,“田间警务”服务队聚焦农村安全,守好高速出口等“三个点”,巡好业红线等“三条线”,控好旅游交通等“三个面”,构建山区道路平安防线。2024年以来,处理交通事故256起、交通违法620起,查处酒醉驾32起,实现辖区8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同时,围绕乡镇经济发展,开展企业“四送”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三个无忧”营商环境,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当反诈宣传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转化为群众自编自演的“反诈段子”;当矛盾调解不再依赖行政力量推动,而是形成“熟人社会”的自治自觉;当警务服务不再局限于窗口办理,而是主动延伸至田间地头、工厂车间—— 治理的 “最后一公里”便真正转化为“最畅一公里”。建始县公安局红岩派出所的探索证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同频共振,在于不断用创新思维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如今,这支扎根建始大地的基层警务力量,这场始于 “三大品牌”的基层治理革新,这种“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治理模式,正在荆楚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画卷,让建始平安和谐之花在“枫桥经验”的滋养下绚烂绽放。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方誉曼、侯康、谢露)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