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灯火通明的武汉会议中心,数百名购房者的目光锁定跳动的摇号信息屏。8月10日晚,伟星·星宸玖序项目甫一开盘,便掀起抢购热潮。
“开盘首日推出384套房,两个多小时售出306套,去化率达近八成。”当晚11时,项目负责人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一般来说,每年年中是楼市“淡季”,但近期武汉“日光盘”的出现越来越频繁。记者梳理发现,切中当下购房者“痛点”的功能设计与配套,成为项目爆火的关键。
高品质楼盘点燃区域市场
落子江岸区市民之家正对面的伟星项目,以区域罕见的1.88低容积率,打造出区域内近年少有的高品质住宅项目。
“143㎡的户型,客厅开间5.8米,能容下两个孩子日常玩耍,我们看中的就是大四房户型。”黄女士是老小区置换客,二孩刚满一岁,在签约区告诉记者。她对比了三个新盘后最终选定这里,“两个主卧带独立卫浴,父母来住也很方便。”
前日开盘的汉阳澍项目,将目标对准刚需市场。8月9日,在千名到场者的竞逐下,186套新房2小时内被认购一空,继6月爆火的金地大成乐府之后,汉阳再现“日光盘”。
“价格低于周边楼盘,设计和品质高于其他楼盘。”房产中介陈鹤鸣说,无论是刚需型“高性价比实用房”,还是改善型“高品质稀缺房”,只要能解决核心诉求,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动。
这般景象并非孤例,今年下半年,多个热门高品质项目即将扎堆上市。
紧邻青山江滩的大华锦绣年华,低层洋房产品在区域内少有;位于钟家村核心板块的金茂樾满晴川,凭借准四代产品的配置和便捷的生活配套,未售先火;武汉城建·承宁府位于同济医院汉口院区对面,内环核心地带低至2.5的容积率和最高98%的得房率,早已“圈粉”一众购房者。
“靶向施策”精准高效
“日光”频现绝非偶然,背后是更深刻的产品和市场变革。
2024年,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台《新型住宅设计创新试点通知》,以“支持户型创新”为开发商松绑。政策上的深度改革,最终转化为高得房率等“摸得着的实惠”。
此后,2024年武汉单宗住宅地块平均容积率迅速降至2.0以下。拥有优质地段、低密规划、创新户型与高得房率的项目持续受到追捧,同质化产品生存空间被压缩,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
因而,开发商也从利润导向转向用户思维,精耕细作“好房子”。去年厦门建发溢价30%竞得武珞路地块后,仅用半年即转化为高品质住宅入市,单价超3.6万元仍实现年底售罄。今年上半年杭州绿城摘得的江岸新兴街1.30容积率地块,为其打造内环稀缺洋房奠定基础。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武汉按新规打造的“好房子”项目首开去化率超70%,达普通项目的2倍至3倍。
在此基础上,政府的“靶向施策”更加精准、高效。7月,武汉新建商品房网签10405套,同比增长13%。其中,硚口区依托近期“硚六条”新政的落地,以2964套的成交量强势领跑全市,“以旧换新”、人才购房券等政策的创新与诚意,进一步释放重点人群的购买力。
“单纯追求去化速度的时代已结束,‘好房子、好配套、好服务’的综合提升,才是激活市场的根本。”中指研究院院长李国政说。
多方共振让“淡季不淡”
数据显示,7月,一线城市楼市普遍降温,北上广深楼市成交量下滑。相比之下,武汉逆势突围成绩尤为亮眼,市场回暖态势明显。
“日光盘”的回归,是政策、土地、产品与需求共振的结果,在楼市的传统淡季激起了热度,其背后是地方政府、开发企业与市场需求的共振。
去年5月起,硚口区属国有平台企业以多种方式将居民房屋收储,作为该区保障性住房项目。收储房屋可置换为指定楼盘的房源,并提供最高达30万元的“以旧换新”购房消费券。
去年8月,武汉开始利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收购存量商品房项目用作保障性住房。武汉安家保障性住房有限公司签约招商愉樾项目和空港中心三期项目,收购面积超2万平方米,成为该类项目的首单。此后两江四岸多个项目持续落地。
“单纯收购只能缓解库存压力,如何同步激活土地市场才是关键。”汉阳区住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10月,汉阳区与金地商置达成协议,区属平台武汉智合收购其1183套公寓用作保障房,开发商则须将全部收购款投入当地拿地,并追加50%投资额。
资金闭环由此形成,收购款化身“启动资金”,推动金地竞得桥梁学校A1地块。今年6月该项目首开“日光”,9.3亿元土地出让金全额入库,1183套保障房同步到位。
“汉阳实践提供了破局双压的系统解法。”有关专家分析,从纾困房企到树立标杆,当地逐渐形成了“卖旧盘—拿新地—建好房—促销售”的正向循环。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