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沙河图烽火记:一条敌军裤衩引发的家族惊魂
陈绪乐
1949年3月的鄂东大地,春寒料峭中涌动着解放的暖流。在黄冈县马曹庙镇西北1.5公里处的沙河图村,我鄂豫皖独立师正对国民党黄冈县伪绥靖团展开最后的围歼。这场后来载入地方史册的沙河图之战,不仅彻底摧毁了当地国民党武装主力,更在我家族记忆中烙下了一段啼笑皆非却又惊心动魄的往事。
枪声渐歇时,大伯——这个如今被乡邻戏称为“油子哥”的闲汉,做了一件让全家人至今回想起来仍会后怕的事。他竟从横七竖八的敌军尸体上扒下一条卡其色短裤,当场换下自己破旧的粗布裤衩,还得意洋洋地挑着两捆公文纸凯旋而归。
“这料子多结实!”他拍打着裤腰向家人炫耀时,全然不知危险正在逼近。伪军的搜查队突然进村,挨家挨户盘查“通敌分子”。当全湾老少被赶到我家堂屋,勒令脱衣接受检查时,祖母后来说她“吓得连哭都忘了出声”。
二十余人挤在方寸之地的堂屋里,伪军端着刺刀来回巡视。大伯那件“战利品”上的部队番号若被发现,等待全族人的将是灭门之祸。我至今仍能清晰还原长辈们的描述:七十岁的三叔公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他借弯腰之机死死攥住大伯的裤腰;隔壁的春生叔假装跌倒制造混乱;而最绝的是我那位裹着小脚的姑奶奶,竟用仅剩的三颗门牙生生咬开了裤缝……
这场持续不到十分钟的“裤衩保卫战”,比当天上午的战役更让亲历者刻骨铭心。当撕碎的布条混着鸡毛被塞进笼底时,搜查的伪军恰好踱到跟前。他们永远想不到,这个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庄稼汉,裤裆里正漏着春日的冷风。
如今在沙河图战斗纪念碑前,我常望着浮雕上冲锋的战士出神。历史记载着歼敌640余人的辉煌战果,而家族的相册里则珍藏着另一页历史:那张大伯晚年穿着崭新裤衩,在纪念碑前笑得像个孩子的照片,成了红色记忆中最鲜活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