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胡继成、高梓鑫、朱冬)暑期托管难题愁坏家长?武昌区暑假“爱心托管班”来解忧!这里有浸润文化的特色课程,有解锁知识的趣味课堂,有传承技艺的手作体验,更有筑牢防线的安全守护,快一起去看看吧!
文化脉络探寻:在历史长河中播撒爱国种子
纺器青少年空间的小朋友们走进武昌城史馆,听着讲解员用生动的故事串联起古城变迁、红色记忆与民俗风情。参观结束后,他们拿起画笔勾勒历史建筑,让收获在笔尖流淌。这场研学,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更让文化认同在心中扎根。
8月1日上午,金都蓝湾青少年空间开展了建军节特别活动,老师讲述了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并播放了五大军种的风采纪录片,为孩子们埋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红色主题互动游戏里,笑声与敬意交织,孩子望着屏幕里的军人,眼神中充满了向往与崇敬。
科创大厦青少年空间,一场“象形文字探秘”正热闹上演。“日像太阳、月似弯月”,老师用精美图文揭开汉字从图画到文字的演变密码。“我是造字小画家”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创造者,用画笔描绘“火、木、口、水”的原始形态,在一笔一画中触摸古人“画字为文”的智慧。
中央花园青少年空间的教室里响起了《炎黄》的歌声,原来是军休八中心老兵李秋堂正在进行大别山精神专题宣讲。黄麻起义的烽火、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小英雄们的故事,让“坚守信念、团结奋进”的革命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发芽,老首长欣慰的笑容与孩子们稚嫩的歌声,成了最动人的画面。
艺体素养提升:在兴趣培养中塑造健康身心
国棉青少年空间的“武昌鱼创意工坊”课程,孩子们先听老师讲荆楚美食的故事,再拿起彩笔勾勒鱼的灵动、用卡纸剪出精致的盘子。当“一盘盘”色彩斑斓的武昌鱼组装完成,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动手的快乐,更读懂了美食里藏着的地域文化。
汉成里青少年空间的武术课堂上,教练先细致检查场地安全,确保训练环境万无一失。随后以分组趣味训练为载体,将“以柔化力”的武术理念悄然传递。孩子们在教练的示范下学习借力化力的技巧,不仅锻炼了体魄,更在一招一式的实践中真切感受着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
武重青少年空间正开展一场精彩的哪吒影评课,课程以春节爆火的《哪吒2》电影主题曲《就是哪吒》开场,老师带着孩子们剖析哪吒“反抗压迫的勇气、坚守正义的担当”,更在课程尾声一起制作暑期学习计划表——让英雄的力量,成为成长的动力。
科创大厦青少年空间的“汉剧奇遇记”课堂里,老师系统介绍了汉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角色特征与艺术内涵,并重点解析汉剧脸谱的丰富色彩与象征意义。经典片段诵读与脸谱绘制实践环节,孩子们更是在实践中读懂“方寸脸谱藏春秋”的博大精深。
科普知识启蒙:在趣味探索中点燃求知火花
中央花园青少年空间的小朋友们化身“生态侦探”,走进武昌区南湖航空航天科技馆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安全”课程。武昌区高中生物学教研员苏琼与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生物教师彭杨洋联袂授课,以物种入侵案例为切入点,借助动画、故事、图片和视频解析生态链,引导孩子们理解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的紧密关联,树立起守护生态安全的责任意识。随后孩子们在科技馆进行实地研学,沉浸式感悟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深远意义。
洪山坊青少年空间摇身一变,成了“森林蘑菇实验室”,孩子们跟着老师认识常见菌类,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与生态作用,并用彩笔学习勾勒出蘑菇的形态,用黏土捏出立体的菌盖,知识在创作中变得鲜活。当一幅幅“蘑菇图鉴”完成,热爱自然的种子已悄然种下。
金都蓝湾青少年空间“小小健康卫士”活动里,孩子们通过科普纪录片了解了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和呈现症状,志愿者们细致讲解“清除积水、使用蚊帐”的预防妙招,提醒大家蚊虫活跃期要备好驱蚊产品,健康防护意识在互动中深深扎根。
水岸国际青少年空间“机械奇缘・传动魅力”课堂上,老师用自行车演示揭开动力源、传动机构、工作端的奥秘。材质对比、张力测试、故障模拟实验中,孩子们探究着传送带的设计逻辑;分组制作小型传送带时,孩子们亲身体验着机械运转的奇妙,对科学的热切之心在实践中熊熊燃烧。
武重青少年空间的心理健康科普课上,老师为大家讲授认识情绪、调节情绪的方法。五大情绪调节妙招在互动中总结而出,最后制作的“情绪表情图”,让孩子们更懂自己、更会相处。
中碳登青少年空间的牙齿健康课上,视频教学与“分享—提问—纠正”的课堂模式相结合,孩子们跟着老师了解牙齿的成长历程,学会预防蛀牙、保护口腔健康。“早晚刷牙、少吃甜食”的意识,在知识传递中悄然养成。
传统技艺体验:在动手实践中传承文化根脉
纺器青少年空间的非遗漆扇课堂上,志愿者们细致示范、耐心指导,孩子们则满怀热情地投入创作,色彩在扇面交融时的惊喜,让“千磨万彩”的漆艺之美在指尖流淌,也让古老的漆艺传统在童趣创作中焕发新生机。
千家街青少年空间的竹编课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编织红色竹篾,再将竹编与中国地图轮廓组装进相框。指尖的穿梭中,大家不仅学会了传统技艺,更在祖国疆土的轮廓里读懂了爱国情怀。
三角路青少年空间的皮影艺术课堂像一场“灯影魔术秀”:老师讲述着从汉代宫廷到民间社火的千年历史,展示着各地特色影人。孩子们握着小竹杆模仿操纵,在“小舞台”上演简单桥段,驴皮影人上的镂空雕花在灯光下流转,文化自信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生长。
国棉青少年空间的曾侯乙编钟课堂上,老师先介绍这一湖北随州出土的礼乐文明代表,讲解其由大小不同青铜钟组成的结构,以及战国时期的铸造背景与礼乐功能。随后,孩子们用黏土动手制作各式编钟,捏塑钟体、刻画纹饰,在揉捏塑形中感受编钟的精妙工艺与古代礼乐文化。
安全防护教育:在反诈课堂中筑牢成长防线
纺器青少年空间的反诈小课堂通过动画视频生动还原了游戏充值诈骗、假冒亲友借钱等骗局。情景模拟环节里,孩子们分饰“骗子”与“受害者”,在对话中演练应对话术;互动问答间,“不轻信、不转账、及时求助”的原则被牢牢记在心里。
在中碳登大厦青少年空间,老师用西游记卡通形象讲解游戏账号交易等骗局,真实案例让孩子们读懂风险。反诈知识提问环节里,一个个举手的身影,见证着防骗意识的提升。
四清里青少年空间反诈课堂通过案例、动画与互动问答,让同学们认清刷单、游戏装备、追星返利等骗局套路,学会“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老师向小朋友们推荐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还鼓励大家把课堂上学到的反诈知识分享给家人,一起筑牢校园与家庭的安全防护网。
中央花园青少年空间“防范于心,反诈于行”反诈主题活动中,老师带领大家拆解了“冒充客服、网络刷单、虚假投资、中奖诈骗”等常见诈骗套路,揭示骗子利用“贪利”“恐慌”心理设下的陷阱,传授“三不一多”(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等实用防范技巧,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识别和应对诈骗的方法。
这个夏天,孩子们在托管班解锁知识技能、get生活智慧,带着一肚子收获和满满的安全感快乐升级,这波“成长礼包”太赞啦!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