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高速公路赋能“凉城经济”升级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8-08 12:47:49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向冬丽)赤日当空,地表温度在正午飙至53℃。恩施北收费站外,车流蒸腾着热浪。收费员张荔的浅蓝制服被浸成深色,扩音器里沙哑的嗓音穿透引擎轰鸣,“前方利川23℃,祝您旅途愉快!”每辆满载行囊的汽车,都是向着北纬30°高山秘境奔袭的避暑大军,车轮碾过热浪,也碾开鄂西山区的发展新途。

政策筑基,凉资源锻造千亿产业

从恩施北收费站出发,车行两小时,利川谋道镇苏马荡的薄雾近在眼前。在谋道镇“云上居”民宿露台,武汉游客周女士轻抿恩施玉露,远眺齐岳山巅转动的白色风车群。老板陈建国翻开手机里的规划图,“2023年州里发布《避暑康养产业发展规划》,苏马荡被列入首批提档升级区,我们扩建的12间星空房刚验收就订满了!”他身后的宣传栏张贴着恩施州2035年目标——建成20个避暑度假区、60个康养村庄、万家精品民宿,产值突破3000亿元。

夜晚的利万高速齐岳山收费站,车流不息

数据显示,今年夏季,鄂西高速单日最高车流达16.93万辆,7月总流量同比增长17.12%。滚烫的数字背后,是“凉城经济”的蓬勃心跳,据恩施州文旅部门最新统计,今年1—7月全州接待游客10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8.7亿元。当重庆主城区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时,距其300公里的利川苏马荡正迎来日均3万人的避暑人潮。

服务赋能,一条路的温度革命

凉意淬炼热产业,细节处最见真章。G50沪渝高速恩施服务区内,货车司机张勇拧开爱心驿站的山泉龙头,接了一杯凉水快速漱了个口,冲去满脸汗渍。“以前堵在318国道,鲜货变烂货。现在‘绿色通道’快验快放,六小时直达汉口,恩施小土豆卖出肉价钱!”他指着冷链货厢笑道。一旁的农特产展销柜前,利川山药、来凤藤茶被游客塞进行李箱,这些依托“凉交会”打响品牌的富硒特产,正加速流向世界各地。

张勇正在恩施服务区内修整

蜿蜒的鄂西高速如蛟龙穿山,盘活了沉睡的群山宝藏,将沿线多个乡镇接入“两小时避暑圈”,也为每一位行至此处的游客解除了后顾之忧。“潮汐车道”动态疏堵,全线31个“爱心驿站”升级冰镇酸梅汤、应急药品、充电插座三件套,凭高速通行记录兑换景区折扣券的“宠粉福利”,系列举措获不少游客点赞。

路网共振,黄金通道激活全域版图

车流所及之处,新业态蓬勃生长。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村民刘成山看着最后一筐黄金梨装入车厢,“高速让黄金梨的销路多了,我们收入也多了。”凉气候孕育的热产业沿公路蔓延——建始花坪镇依托高速物流发展高山“关口葡萄”两万亩,鹤峰走马镇建成万吨有机茶冷链基地。当都市热浪翻涌时,鄂西山间正演绎“一条路激活一方水土”的振兴图景。

宣恩县城光影璀璨,游客络绎不绝

宣恩贡水河畔,22℃的河风催生“日游景区、夜赏非遗”模式,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8%,“下午在利川避暑,晚上到宣恩看非遗表演,高速让‘跨县纳凉’成新时尚。”重庆游客王磊展示手机导航记录,160公里的路程仅耗两小时。

暮色中的鄂西高速流动着金色车灯,串联起山外的灼热与山中的清凉。这条被乡亲唤作“金银路”的通道已形成森林康养、高山果蔬、人文非遗三大产业集群,带动沿线乡镇产业升级。

责任编辑:李莹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