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刘光胜)近年来,汉川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低效闲置用地再开发作为破解土地要素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工作模式、精准施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盘活成效显著
近两年来,汉川市累计盘活存量项目超20个,激活闲置低效土地超1500亩,其中经开区1166亩、脉旺镇140亩、马口镇160余亩、刘家隔镇53亩。在2023年全省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考核中,汉川市位列第二,为县域经济“百强进位、千亿冲刺”注入了强劲动能。
创新模式精准发力
汉川市摒弃“一刀切”思维,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盘活路径:
经开区打出“组合拳”分类施策:通过“两清一增”(清土地、清项目、增效益)专项行动,综合运用“二次招商”“合作入股”“项目嫁接”等模式,成功盘活164亩土地并实现产品升级。
马口镇“极速服务”助力项目落地:建立全流程帮办代办机制,创新“存量用地盘活+定制厂房建设”模式,为企业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成功吸引6个亿元项目快速落户。
脉旺镇“腾笼换鸟”精准匹配:运用卫星遥感、GIS技术建立闲置用地数据库,成功清退碎石厂并引入湖北多贝儿童用品,盘活51亩土地,形成产业链协同。
刘家隔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试点先行:在湖北保绿特环保地块再开发中,政府主导低效认定、企业退出及新主体引入,为二级市场转让提供示范。
典型案例凸显转型效益
经开区太福药业项目:盘活闲置超10年的130亩土地,投资6.5亿元建设孝感最大的中成药基地,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税收超5000万元。
脉旺镇多贝儿童用品:3个月内实现签约投产于原碎石厂地块,年产60万台儿童安全座椅,1-5月纳税80余万元(原税收为零)。
马口镇汽车饰件项目:从捕捉线索到签约、动工再到年底投产,全程体现“汉川速度”。
经验启示与未来方向
汉川实践表明,盘活低效用地需坚持精准施策、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政府引导和科技赋能。下一步,汉川市将持续深化低效用地再开发,重点拓展“亩均效益”提升空间,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与存量资源匹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
(编辑:陈思 制作:张靖康 审核:李盛兰)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