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宣恩,这座镶嵌在鄂西南武陵山区的明珠,正以“支点建设”为引擎,在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征程中阔步前行。作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支点,宣恩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六大建设”与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合,通过战略赋能、生态建设、文化铸魂、产业融合、区域联动和民生共享,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书写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答卷。
兴隆老街(肖玮 摄)
战略赋能:高位布局构建“六大建设”新格局
宣恩县委、县政府将“六大建设”作为落实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战略目标的核心抓手,构建“党委统筹、部门协同、全域联动”的立体化推进机制。在2025年宣恩县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会上,明确提出将“六大建设”与湖北“七大战略”深度耦合,建立“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区域协作、民生改善、人才培育同部署、同考核”的融合机制。
龙游贡水(王法钧 摄)
宣恩明确提出:“六大建设”是撬动宣恩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要以“链长+链主+链创”机制为引擎,推动各民族在产业振兴中共享发展成果,在生态保护中筑牢绿色屏障,在区域协同中凝聚奋进合力。
依托这一机制,重点为每个产业培养打造1个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形成“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叠加效应。2024年,宣恩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8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12%,外贸进出口额飙升33.8%,伍家台贡茶以2000万美元的国际订单,成为湖北茶文化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生态建设:绿色根基夯实发展硬支撑
立足武陵山区生态优势,宣恩将生态建设作为“六大建设”的绿色根基,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增效。
伍家台茶园(宣恩县民宗局 供图)
伍家台贡茶产业园4200亩茶园通过欧盟认证,加快创建1.4万亩有机茶转换基地,实现生态种植与产业增值双赢;总投资20.6亿元的贡水画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项目,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原则,依托原生态山水资源打造文旅融合样板,预计带动沿线3万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同时,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202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文化铸魂:非遗传承激活民族向心力
宣恩深挖土家、苗、侗等29个民族的文化富矿,以非遗活态传承为纽带,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25年春节期间,“浪漫宣恩过大年”系列活动吸引超50万游客,土家刺绣、侗族大歌等非遗项目与AR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中南六省58支龙狮队伍齐聚贡水河畔,以“元宵佳节舞祥瑞·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演绎出跨越地域的文化交融盛景,被赞誉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样本”。
2025中南六省元宵灯会展演(江汉 摄)
传承创新中,宣恩首创“非遗+研学+产业”模式。长潭河侗族乡投资2亿元建成非遗研学综合体,开发竹编、傩戏等特色课程,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传媒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共建实践基地,年接待研学团队超2万人次,带动周边100余户群众年均增收6000元,相关村集体经济增收超5万元,研学产业综合收益突破800万元。教育领域,采取“课程+活动+政策”的多维模式,形成了文化传承与人才培育的良性循环。例如,沙道沟镇中心小学的非遗社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认同,还为县级非遗活动输送了表演人才;清江外国语学校的滚龙连厢课间操已成为县域文化品牌,多次在省州级活动中展演。
产业融合:支点建设铺就共富新路径
立足“硒、茶、旅、药”四大特色资源,宣恩以产业融合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在“一核三线多点”产业布局下,工业领域实施“五百工程”,2025年计划新增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微塑园、汽车零配件等产业项目加速落地。
伍家台茶园(宣恩县民宗局 供图)
伍家台贡茶产业园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16个村、茶农9000余户,每亩优质茶园年增收1200多元;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8000万余元,累计盈利返还社员300万余元。目前,伍家台贡茶产品已经从国内多个省份走向亚、欧、非等国际市场,连续七年茶叶出口量稳居全省前列。跨区域产业协作成效显著,宣恩与江汉平原等地共建渔业供应链,创新“外地养殖—宣恩加工—全国销售”模式,推动“宣恩烤活鱼”品牌走向全国,实现区域产业互补与民族地区群众就业增收双赢。
区域联动:多维协作架起团结连心桥
深度融入湖北“区域联动战略”,宣恩以南北协作、武陵协同、都市圈对接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格局。与哈尔滨道外区创新实施“三项计划”,打造“跨越14个纬度·鸽子花相遇丁香花”品牌,两地青少年开展“冰雪与土家年俗”双向研学,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互访机制;通过举办2024武陵山区(湖北·宣恩)三棒鼓“歌唱民族团结进步”展演赛,以非遗竞技促进区域文化认同。
2025中南六省元宵灯会展演(江汉 摄)
主动对接武汉都市圈,与武汉科技大学共建硒产品研发实验室,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7家,技术合同成交额8.78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有机结合。
民生共享:幸福共享彰显制度新优势
坚持将“六大建设”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宣恩2025年实施“六大惠民工程”。投资5.6亿元的恩高宣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实现与州城“半小时经济圈”;“快递进村”工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9家快递企业共建共享网络,日均处理快件3万件,助农销售额突破1.2亿元,畅通农产品出山路。
汉服巡游(王法均 摄)
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与武汉同济医院共建民族地区医疗协作网络,实现大病不出县;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4096人,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106期;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16%,位居全州第一;新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位600个。绘就“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的幸福图景。
从武陵山区的茶香四溢到贡水河畔的灯火璀璨,宣恩在“六大建设”中绘就了一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美画卷。宣恩正以民族团结进步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宣恩力量。下一步,这座浪漫之城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奏响更加激昂的团结之歌。(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黄静)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