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东湖快语 | 我国拟出台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规定,为超龄劳动者撑起法律保护伞
湖北日报 2025-08-01 18:34:39

微信图片_20250801173338.png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的范围及其保障水平,并为其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超龄劳动者是指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而仍在从事劳动或劳务的人员,除了医生、教师、工程师等部分单位退休返聘人员外,主要集中在餐饮、保安、保洁、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劳动强度大、风险高,超龄劳动者在其中承受着更高的劳动风险。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19%的老年人从事有收入的工作。老年群体本就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一旦在工作中病了、伤了,用人单位若是不闻不问,生活可能会雪上加霜。

去年,法制日报报道了一名61岁的保洁员,在清洁楼道时不慎滑倒摔伤,落下九级伤残。因其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已领取养老金,无法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不能被认定为工伤,最终通过漫长的民事诉讼才拿到一些赔偿金。由于无法直接适用现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超龄劳动者相关权益面临法律保障不足问题,维权时也会遇到依据不明、渠道不畅、体制不顺等困难,他们的劳动权益亟待得到更系统更有力的保障。

《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正是以法律为利器,精准破题。它明确了超龄劳动者在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在劳动报酬方面,规定用人单位应与超龄劳动者明确约定相关事项,且正常劳动下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避免了企业随意压低工资的现象。在工伤保障上,强调用人单位应为超龄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并缴费,将超龄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体系,保障其工伤赔偿权利。这些规定为超龄劳动者撑起了坚实的法律保护伞,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加安心。

同时,该规定还畅通了争议处理渠道。超龄劳动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向人社部门投诉等多种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打破了以往维权渠道不畅的壁垒,让超龄劳动者在面对权益受损时,有了明确的维权方向和途径。

人口老龄化是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我国超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在不断补齐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的同时,也要提高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保障超龄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让超龄劳动者能够更加安心、舒心地发挥自身劳动价值。



责任编辑:艾丹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