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庙山派出所位于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辖内有4所高校、25家工业园等900余家企业。武汉市中环、外环公路与市南环铁路纵横交错,京珠、沪蓉、宜黄高速四通八达,治安工作面临不小的挑战。
近年来,庙山派出所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提升,将党建作为引领各项工作的核心引擎,积极探索实践“一体三联五微”工作法(即以党建为“一体”核心,联动警社、警企、警校三大阵地,做实微组织、微服务、微调解、微宣防、微治理五项基础),深耕预防警务,精心编织一张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网络,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焕发蓬勃生机,向辖区群众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平安答卷。
“红色管家”遍布大街小巷
潘时涛法政先锋队探望社区老人送温暖
平安的根基在社区,力量在群众。庙山派出所党支部以共建为纽带,创新组建了一支由民警潘时涛领头,广泛吸纳社区工作者、热心居民、物业保安、快递小哥等各行各业人员参与的“红色管家”团队。这支队伍从最初的先锋小队,通过老带新、传帮带,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至1500余人,成为活跃在辖区各个角落的坚实力量,生动践行“依靠人民群众把矛盾解决在基层”的“枫桥”理念,这便是“微组织”建设的鲜活实践。
这些身着红马甲的“管家”们,秉持“小事当大事办”的务实作风,将巡逻防控、纠纷调解、安全宣传等工作“一管到底”,推动基层警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共创”转变。自2022年组建以来,“红色管家”累计响应群众求助1480次,成功化解邻里矛盾879起,收获群众致谢锦旗46面,赢得了居民发自内心的信赖与点赞。
“微调解”是化解社区矛盾的金钥匙。面对月均超百起的纠纷调解量,“红色管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5年3月,一场暴雨导致庙山辖区某小区多户空置房积水渗漏,物业却无法联系上房主。关键时刻,“红色管家”挺身而出,多方走访锁定业主,在合规见证下开锁入室,疏通地漏、清理积水,最大限度减少了财产损失。与此同时,该小区因电动车充电难、水改气改施工带来的出行不便等问题引发居民不满。接到投诉后,“红色管家”们将调解工作分散到楼栋、活动室,以“唠嗑式调解”化解邻里纠纷,协调社区建成充电棚,民生改造也顺利推进。小区硬件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红色管家”们每天穿梭于街头巷尾、居民楼栋,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服务站”,针对性地在警情高发区域和重点时段加强巡逻宣防。无论是暴雨中奋力推车、寒夜里焦急寻人,还是深夜护送醉酒居民回家,他们都冲锋在前。今年以来,这支队伍已累计处置各类求助警情27起,协助找回走失老人11名,并多次成功劝阻电信网络诈骗,为群众挽损累计超过10万元。
2025年2月,社区民警王振国在花山吴村入户走访时,一位村民愁眉苦脸地抱怨,自家菜地总被牛破坏,苦心种植的蔬菜被拱得一团糟。王振国二话不说立即召集村里的“红色管家”,在村湾四周展开排查,最终锁定是邻村一位王大婶散养的牛“越界”肇事。经过“红色管家”耐心细致地工作,双方很快达成赔偿协议,一场跨村纠纷就此化解。
汤逊湖畔,“红色管家”已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平安前哨”和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他们将“微服务”体现在对居民点滴需求的及时响应,通过警社深度融合,让“枫桥经验”在基层焕发出新的活力。
“便企管家”驻扎园区内外
开展支部共建联建
庙山派出所地处经济开发区,辖区企业林立,既有新兴科技公司,也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全力服务经济发展,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庙山派出所党支部主动破题,依托党组织结对共建平台,在科投物业服务中心设立公安服务窗口,创新推出“便企管家”模式,将服务内容清单化、便捷化,这正是“微治理”前置企业需求的体现。
庙山派出所精心梳理出涵盖基础行政服务、安全防护、交通物流支持、法律与案件咨询、营商环境优化、特殊场景服务等七大模块17个具体服务项目,形成清晰的“服务企业需求清单”。企业只需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勾选式”点单,“红色管家”团队随即跟进汇总、排期、落实,实现企业“简单勾选”、派出所“限时响应”,服务模式从“坐等上门”转变为“主动敲门”,让企业能心无旁骛谋发展。
“微服务”的速度与温度在惠企实践中充分展现。2025年5月,辖区重点科研单位中船710所通过勾选“服务企业一张表”,提出为员工集中办理身份证换领的需求。庙山派出所“红色管家”闻讯即动,提示注意事项、约定服务时间,开辟“企业速办”绿色通道,仅用半天时间就高效完成35张身份证的换领手续,赢得企业高度赞誉。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进城难、出行难”问题,“红色管家”积极协调公交公司及相关单位,推进定制班车线路、打通景湖大道关键掉头口、增设充电桩等便民利企举措,有效解决了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
“微调解”同样深入企业内部,护航企业和谐稳定。2025年6月10日,辖区某物流园司机张先生因车补报销迟迟未到账,焦急地向庙山派出所求助。“红色管家”辅警刘苏洋第一时间赶到物流园,将张先生和公司经理请到调解桌前。原来,双方对公司远程车费报销规定的理解存在偏差。经过近3小时耐心细致的沟通和释法明理,最终双方消除了误解,经理当场支付张先生应得的车补,成功将一起可能升级的劳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侵害企业利益的违法犯罪,派出所更是重拳出击,展现“公安力度”。2025年6月,武船重工集团下属重装公司价值5万元的原材料被盗。接报后,“红色管家”团队迅速反应,民警骆名齐带队组建专班,全力开展侦破工作,仅用48小时便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及时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
从“被动处置”到“主动服务”,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庙山派出所正通过警企融合的“温度”提升营商环境的“厚度”。警企深度融合,“便企管家”打造“零距离”护商安商新模式,让法治成为最优营商环境的“硬内核”。
“校园管家”情系大手和小手
校园安全牵动千家万户,庙山派出所党支部将警校共建摆在突出位置,与武汉纺织大学材料学院党委、校保卫处共同签署三方共建协议,合力打造“校园管家”团队,建立高效顺畅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应急联动”机制。他们创新实践“矛盾联调、宣教联动、巡逻联防、应急联练”四步工作法,将“微宣防”和“微治理”深度融入校园安全各个环节。
安全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生动鲜活的体验。“遇到歹徒冲校门,要记住‘跑为上、躲为次、斗为末’。”今年3月,向阳小学的操场上一片沸腾。作为校园安全“红色管家”,庙山派出所民警曾光智设计了“安全闯关三连击”:浓烟逃生演练、防暴器械实操、反欺凌情景剧,通过模拟对抗演练,将安全知识植入现场500余名师生心中。
此外,今年5月,庙山派出所在辖区两所小学、一所中职学校设置“警察叔叔信箱”。这个被孩子们亲切称为“蓝色树洞”的信箱,不仅成为他们倾诉心事、反映困扰的温馨港湾,更催生出高效的“警校家”联动护梦机制。民警对每一封来信都高度重视、及时响应,联动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共同解决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烦恼与难题。
“微治理”的守护更是24小时在线,社区民警的手机就是守护热线的延伸。一天深夜,“校园管家”民警潘时涛接到武汉纺织大学张同学焦急的咨询电话,称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潘时涛立刻警觉,在线耐心答疑解惑,避免学生掉入骗子陷阱,成功止损1.4万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庙山派出所党支部联合纺大组织“校园管家”团队前往武汉革命博物馆,重温入党誓词,共同追溯和赓续革命先辈的红色血脉。通过党建引领,高校师生从安全教育的接受者逐渐转变为平安校园建设的参与者、维护者,“校园管家”的队伍在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中不断壮大。他们在思想引领、生活关怀、安全保障等多维度持续发力,共同筑牢辖区校园安全的坚实屏障。
警社联动夯实根基,警企协同凝聚合力,警校共建培育未来。庙山派出所始终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在党建引领下深化“三融共治”,让平安建设的触角延伸至辖区的每一个角落。未来,庙山派出所将继续携手社区、企业和学校,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新方法,让“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承诺在汤逊湖畔落地生根,共同绘就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平安和谐新画卷。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