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法院+综治”组合 纠纷秒变调解书
湖北日报 2025-08-01 17:51:35

(通讯员:方文博)当法院的“法度”遇见综治中心的“广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的两个案例故事,带您感受这股解纷活力。

跨越十年,“消失的被告”被“追回来了”

十余年前一场交通事故,判决早已尘埃落定。然而伤者的后续治疗费用持续增加,伤者亟待主张权利时,却发现当年的被告某企业,早在时代变迁中历经合并重组,身份已“扑朔迷离”。

伤者找来找去,还是没弄明白“我的被告是谁?”原告抱着最后希望来到综治中心窗口,一场跨部门的协作立即启动。

江夏区综治中心迅速将“寻人线索”传递至江夏法院窗口。法院并未孤军奋战,而是联合区市场监管、国资管理等多部门,开启了一场“身份追踪”:查阅档案、梳理沿革、比对信息……终于精准“锁定”了承继权利与义务的现有责任主体。

“告谁?怎么告?”难题迎刃而解。

这一次高效的诉讼主体确认,是对一位普通群众权益保障的温暖回应,也极大方便了法院后续高效处理案件和伤者及时治疗。

“指尖”加速,先行调解让纠纷“未诉先和”

在江夏区法院出现一些新情况,不少当事人将双方已达成的调解协议,连同起诉材料一起提交,用于确认调解效力。案子不诉即结?正是法院与综治中心信息联动机制释放的“化学反应”!

法院立案窗口收到交通事故案件信息后,案件自动流转至专业调解组织,调解员凭借行业经验与亲和力快速介入,而综治中心内的法官则化身“智囊团”,提供实时法律指导与支持。调解组织与法官的专业优势与法律智慧交融,促成双方在踏入法庭前便握手言和。当事人只需向法院申请对这份“诉前成果”赋予法律强制力,“指尖”提交,效力即达——省时、省力、更省心。

为啥这么丝滑?“组合效应”大揭秘

首先,让信息跑腿代替群众跑路,法院与综治中心建立的“纠纷信息共享高速路”,案件在哪“冒头”,就立即精准推送到最擅长的调解力量手里,省去群众“多头跑、反复问”的麻烦。

其次,专业“外脑”+法律“智库”,综治中心调解组织熟悉行业规则、人情世故,是“接地气”的谈判高手,法院法官提供专业法律支撑,互相补位,打出黄金组合拳。

最后,达成的调解协议,经法院司法确认后,同判决一样拥有强制执行力,让群众吃下定心丸,省下诉讼费,也省下时间成本。

江夏区法院与综治中心的这场“温暖联动”,就是要让“打官司”不再是大难题。无论是揪心多年的“老疙瘩”,还是突发的“新麻烦”,找到法院与综治这对组合,就意味着同时拥有了最温暖的前端“调解员”+最可靠的后端“审判力”。从“案结事了”到“人和心安”,这对组合让合法权益保障之路更短、更暖、更通畅!


责任编辑:李菁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