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安明、杨三华)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汉川市教育局锚定“干部素质提升年”“教育质量提升年”“校园建设焕新年”发展目标,组织实施“五大行动”,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施扩容工程,让好教育就在“家门口”。 “孩子终于可以在家门口上学啦!”家住仙女山街道光明钰府小区的张先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年初,市教育局将建成城北小学、城北幼儿园作为头号民生工程,9月份如期开学已不再是“蓝图”。同时,市教育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专项资金2.55亿元投入校园建设,坚持“新建扩容+存量挖潜”双路径,已改扩建12所学校、盘活3处闲置公共资源,预计九月份开学可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320个、义务教育学位4960个。
实施阳光招生工程,让好入学就在“掌上办”。“孩子入学再也不必往学校跑了,有了智慧招生平台,在家里就能办理成功。”面对入学难题,市教育局严格执行划片入学政策,创新推出“长幼随学”便民举措,让教育公平看得见、摸得着。“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通了网络办事“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办事“零跑腿”。
实施县管校聘工程,让好教师“流动起来”。“城里来的音乐老师教我们弹钢琴呢。”开学初,汉川市韩集宗申小学五年级学生和妈妈讲起了学校的新变化。市教育局构建“制度保障—精准匹配—动态考核—激励关怀”教师县管校聘交流闭环机制,推动390名教师跨校交流,并配套出台职称评定倾斜、生活补助等多项激励政策,促进优质师资从“集中配置”向“均衡分布”转变,打破城里教师“下不去”、乡村教师“难进城”的“资源壁垒”。
实施均衡发展工程,让每一所学校都“焕新彩”。“学校东大门地势低洼,作为高、中考的考点,学生进出将面临严峻考验。”6月3日,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永红到汉川高中调研,迅速启动“马上办”工作机制,校园内2000多平方米道路的抬高刷黑、安保设施的升级改造、校园门口到教学区的风雨栈道均在高考前夕顺利完成。市教育局积极争取财政投入托底,年度教育经费同比增长4%,精准投向功能室升级、信息化设备更新及教师培训,为城乡学校硬件均衡与师资能力提升注入动能。
实施教联体领航工程,让优质教育“造福一方”。全市110所中小学抱团“共生”,组成36个“教育共同体”。城区强校携手乡村学校,教研员深度介入,围绕“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分层探究”高效课堂范式,展开密集的同课异构和专题研讨,推动课堂教学向深度思维迈进。
7月20日,市教育局在城关中学举行“治校育人”展示活动,32名校长以报告形式展示近三年来的治校育人工作成效,现场评选推荐10名优秀校长晋级为领导管理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用人机制激活“ 一江春水”。
此前,全市开展“治校育人”大讨论,举办“甑山大讲堂”开拓视野,“大课堂”聚焦技能,“大学堂”深化研修。“三个课堂”系列“组合拳”有效提升了干部教师队伍素质,百余所学校完成管理机制优化,校际差距持续缩小,实现了教学质量整体跃升的“蝶变”。今年高考有1200余名学生学业成绩过本科特殊线。
(编辑:何蔚然 制作:祁涓 审核:李盛兰)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