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汉口黄陂会馆举行,为期十余天的大会,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2025年6月30日,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在武汉市第七十五中学正式开展。经江汉区委精心筹备,将这段百年前的红色往事,于建党104周年之际再次呈现在公众眼前。
▲6月30日,区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并重温入党誓词。
1926年秋至1927年春,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党的组织迅速发展,中共中央迁移武汉,武汉成为大革命中心。1927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汉口制造了四三惨案,公然挑衅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从高潮坠入低谷。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笼罩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势力的阴影下,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严重发展,召开中共五大刻不容缓又困难重重。
4月27日,中共五大在国立武昌第一小学开幕。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下,出于保密和安全考虑,大会不宜长期占用校舍举行,且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和全国群团组织机关都在汉口,大部分大会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也住在汉口,每日往返武昌交通不便且风险巨大,因此会议筹备时便选择了国立武昌第一小学、汉口黄陂会馆两处会场。
会馆起源于明代,由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之用。近代汉口开埠后,万商云集,汉口也成为兴修会馆的集中地。位于济生三马路(今自治街)的黄陂会馆场地宽敞,设施完备,且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成为理想的会场。
“开幕式的场地选择更多考虑到大会的仪式感和宣传效果,而正式会议需要更加安全、安静的环境来研究党的重大决议、制定党的大政方针。”原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赵晓琳说道。
据亲历者回忆,“(黄陂会馆)大门旁边有一间或二间房子,那里住着几名卫士”,“门外亦无红幅标识,代表出入凭口令”。会场严密的安保措施,保障大会顺利完成全部议程。
▲中共五大参会代表郑超麟绘制的汉口黄陂会馆平面图。
1927年4月29日至5月9日,在黄陂会馆举行的为期11天的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等正确原则;第一次将中央领导机构改为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和常务委员会;第一次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写入党章;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
由于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不够、经验不多,中共五大对于如何争取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问题,并没有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共党史研究不断深入,以部分武汉学者为代表的党史界专家开始对中共五大的历史贡献提出新的看法,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也注意到了当时武汉在中共五大会址保护、利用、宣传方面的空白。2007年,位于武昌都府堤20号的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建成开放。而在一江之隔的汉口,同为会场的黄陂会馆却鲜为人知。
2025年,江汉区委启动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筹备工作,立足革命历史、文物资源、展陈条件,充分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广泛收集中共五大相关文献资料、研究论著、口述历史、影像资料等,整理提炼近万字展陈内容、60余幅展陈图片,打造180㎡会场复原场景,形成历史陈列。
“中共一大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召开的故事广为人知,公众对中共五大会场转移的史实却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误解。只有加强对这一会址的宣传展示,才能科学、完整地反映中共五大历史,还原历史的真实。”赵晓琳说道。
该陈列由室外、室内两个部分组成。40多米的室外陈列墙上,一幅幅历史照片和文献档案,全面展示了中共五大的历史背景、筹备和召开经过、历史贡献以及大会与汉口黄陂会馆之间的关系。
室内的会场复原场景则以中共五大历史照片及同期黄陂会馆内部照片为参考,从主席台上方的帷幔、彩旗、标语,到台下长条椅凳的摆放方式,无不在现存资料有限的条件下力求还原,为参观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传递超越时空的精神感召。
▲20世纪20年代的汉口黄陂会馆。
▲1927年4月29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转移至汉口黄陂会馆召开。
▲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室内展陈。
七十五中党总支书记王启辉介绍,中共五大后,黄陂会馆于1933年改为黄陂小学,新中国成立初期被毁,1958年改为武汉市双洞门中学,后又经过几次更名,1985年定名武汉市第七十五中学。
“尽管黄陂会馆的建筑原貌不复存在,但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王启辉表示,七十五中将用好这一红色阵地,进一步将深化党史教育和讲好校史故事结合起来。
下一步,江汉区将充分发挥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的展示、纪念、宣传、教育、研究等综合功能,搭建面向党员干部和群众讲好江汉红色故事的重要平台,并将其纳入江汉红色文化体验综合规划,进一步开展好对辖区革命遗址遗迹的活化利用,擦亮红色记忆,凝聚奋进力量。
重现,是为了更深刻地铭记。这段深藏于市井的红色记忆,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城市图景,让历史的回响化作砥砺前行的不竭力量。(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通讯员 薛芷清)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