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7月15日,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李河村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心设计的趣味职业英语课程,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让乡村儿童在欢乐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
上午九点,当实践团成员走进托管班教室时,二十多双好奇的眼睛齐刷刷地望了过来。"Good morning!"随着这声问候,原本有些拘谨的孩子们顿时活跃起来,几个胆大的孩子已经围到教具箱旁,小心翼翼地触摸着里面的各种道具。这是听诊器吗?""这个警察帽子可以戴吗?"此起彼伏的提问声中,一堂别开生面的职业英语课拉开了序幕。
"看这张图片,穿白大褂的是谁呀?"实践团成员郭美婷举起医生卡通图,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doctor!"接着,她又模仿起指挥交通的动作,"那这个呢?""policeman!"孩子们一边跟读,一边有模有样地学着比划。
单词学习过后,教室里的气氛随着"女巫的毒药"游戏达到了高潮。实践团成员扮演的"女巫"手持五颜六色的"毒药瓶"——每个瓶身上都贴着一个职业单词。"女巫来啦!"随着一声呼喊,孩子们立刻竖起耳朵。"firefighter!"郭美婷举起标有单词的瓶子,几个孩子手忙脚乱地模仿起灭火动作,其中一个小男孩慢了半拍,被"女巫"轻轻点了一下肩膀,却笑得更开心了:"我记住啦,是消防员!”
在这个特别的游戏中,做错动作的"惩罚"竟是获得一颗糖果,这让孩子们既紧张又期待,连平时最内向的孩子也主动参与进来。
课堂上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清脆的英语跟读声在教室里回荡。当课程接近尾声时,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有的画了个拿着单词卡的"警察",有的用拼音夹杂着英语写着"我想当singer"。这些稚嫩的涂鸦和歪歪扭扭的"thank you",让实践团成员们感动不已。
夕阳西下,实践团成员们提着空了一半的教具箱踏上归途。教具箱轻了,心里却装得满满的。"原本是我们来送课,却被他们的热情'治愈'了。"成员胡喜芃望着车窗外的晚霞感慨道。这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程,不仅让乡村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习英语,更在大学生与孩子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温暖的桥梁,让教育的温度在互动中传递,让成长的力量在交流中凝聚。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王欣羽 王雪 张家琪)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