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六月的峡江,热浪喧腾,宜昌市西陵区窑湾街道黄河路社区格外热闹。
“居民反映西湖路园区停车位不足。”“建议小区绿化带铺设步道……”74名“微网格长”在月度例会上汇报收集的“民声民意”。这些源自街巷楼栋的“微声音”,正通过例会转化为社区治理的“金点子”。
黄河路社区党委书记丁代新介绍,2385户居民被细分为74个“微网格”,配备156名“微网格员”驻扎单元楼。成效立竿见影——“微网格”设立后,市长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了50%。
不止黄河路,“遇事不打12345,解难就找微网格”在西陵区渐成共识。
这是一场多元力量“同题共答”的探索——
今年2月,西陵区推广“微网格”治理实践,通过更精细的网格划分,为基层治理“如何拧成一股绳”提供了新解法。
一张网:1.69万“微网格员”管起百姓事
6月16日,葛洲坝街道东湖社区虹桥馨苑小区内,沥青路面整洁平坦,机动车辆摆放整齐有序。
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因外来车辆“鸠占鹊巢”,业主群吵翻了天。
“大家都在群里说,没个带头人站出来,心是散的,方案难落地。”社区网格员杨兰急在眼里,社区没有决策权,这事就得把居民工作做通。
但一个人,如何凝聚起近300户居民?
转机出现了,热心居民计经铭、毛玲、宋金标、李明凤主动站出来,组成“停车小分队”,与社区合力做工作、开业主大会,最终安装了道闸,停车秩序规范了,空间“长”出来,邻里心气也顺了。
社区开展“微网格夜话”
随后,“停车小分队”成员被吸纳为“微网格长”,这份源于解决实际难题的自治力量,在更精细的网格里扎根。
推进基层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
去年11月,省委七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将“联系服务群众”定位为社区工作者的本职工作。
面对50万余常住人口、80个社区,1名网格员平均服务356户居民的庞大压力,西陵区委将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基的命题,落子于“微网格”的实践——将原有大网格划分至30户左右的“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配备1名“微网格长”和2名“微网格员”,每人联系10户左右居民,构建“社区-网格-微网格-居民”的纵向服务网。
“微网格员”的力量从何而来?核心在于激活社区“存量”:老党员、楼栋长、业委会成员、居民骨干这些熟悉的面孔被赋予新角色,成为“微网格”的中坚力量。同时,吸纳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这些新就业群体“新生力量”。
桃花岭社区“微网格”治理模式
“微网格,就是要凝聚多元力量,解决过去治理不够精细的问题。”西陵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叶怀东介绍。
细分的网格迅速释放效能——
云集街道公路局小区“微网格长”杜威,面对居民强烈的加装电梯期盼,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在居民与社区间“多方跑”、反复协商,圆了居民的“电梯梦”;
窑湾街道峡州社区身有残疾的“微网格长”邹维秀,在社区帮助下经营着小裁缝铺,心怀感恩的她主动认领2名高龄独居老人,用行动反哺社区温情;
在云集街道赵家湾社区东升小区,“微网格长”胡明喜与网格员合力,一举疏通了困扰居民许久的架空层污水“围城”顽疾。
……
网格配备,信息上墙西陵区优化“微网格+”工作机制,设立“微网格+连心卡”,将网格员、微网格长、社区医生、片区民警、小区物业等相关信息进行公示。
如今,在党建引领下,6302个“微网格”如同神经末梢遍布西陵区,16,988名“微网格员”活跃在街巷楼栋,让感知民情、响应民需的“最后一米”更加畅通高效。
一群人:“满巷茶香”链动“企业楼宇”
清晨5点,天还没亮透,学院街道气象台小区老汪茶社的灯,已经暖暖地亮了起来。烧开水、支摊子,动作麻利。7点整,茶社准时开门。
8点,71岁的老党员汪成伟推起他的小斗车,巡查卫生、打农药、看顾校门口来往的学生。
“汪叔,我屋里灯不亮,请你来帮忙看哈!”“老汪,等我忙完了,到你那里喝茶啊!”一路上,招呼声此起彼伏。在气象台小区,“老汪”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识。
24年时光流转,老汪的身份变过好几次——热心的普通居民、大伙信赖的“编外主任”、负责的楼栋长。如今,他是气象台14-32号的“微网格长”,唯一不变的是一颗党员带头服务居民的初心。
老汪和志愿者们清理倒在地面的树枝。
在老汪的感召下,一个人的力量如今凝聚成“老汪茶社”志愿服务队,吸纳了12名退休党员和30位热心居民参与“微网格”治理,平均年龄68岁,银发闪耀却热情不减。
昔日为路人提供一杯水、一个歇脚处的茶水摊,也早已升级为居民离不开的服务阵地——“老汪茶社”。茶社里摆着四套桌椅,是街坊们自发凑来的。一旁的柜子,上层是共享书籍,下层打开,整整齐齐两排,全是各式各样的维修工具。
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晶晶说:“小区居民不论大事小事,第一找老汪。微网格,就是要挖掘这样的骨干,发挥解急难的作用!”
一个人号召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微网格”的温度与力量,不仅流淌在老街小巷,也悄然延伸至产业园区和商圈楼宇。
在黄河路社区,“微网格员”们有一个特别的微信群,群里活跃着辖区内80多位小店主、个体户老板。“微网格员”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在线:问问生意近况,讲讲最新政策,谁家缺人手招工急……群消息闪烁,需求和帮助在这里快速对接,市场主体的声音被听见,细碎难题在“线上网格”里找到了解决路径。
黄河路社区情况特殊:住邦科技园、三峡创谷及三峡科创园三大园区汇聚了1900家市场主体和700多家实际经营单位。面对这片经济热土,社区精准划分出2个专属“微网格”,并依托14个企业党支部,广泛吸纳两新组织骨干和热心企业代表加入。从用工荒到设备报修,从政策咨询到场地协调,“微网格”通过细密的触角,将服务精准送达。
放眼整个西陵区,像这样覆盖商务楼宇、企业园区、繁华商圈的专属“微网格”已有253个。“微网格”正成为服务市场主体的坚实底座,织密一张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企业治理的温情之网。
一股劲:社群新力量“融绘”共治新风景
夏日正午,热浪灼人。
刚送完午高峰最后一单,外卖小哥张开元熟门熟路地拐进西陵区新业态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充电、热饭、小憩片刻,为下午的奔忙“加油”。
这是湖北省首个专为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打造的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临时休憩、充电换电、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细致服务。
正是在这份归属感的滋养下,像张开元这样充满活力的新业态群体,悄然成为“微网格”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新鲜血液,穿梭在大街小巷时,他们的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张开元作为新业态志愿者,在气象台小区主动认领关爱独居老人。送餐路过时,送餐之余总不忘上楼看看,帮老人干些顺手的小事。风驰电掣的外卖车,也成了传递邻里温情的纽带。
“微网格”的力量,正来自这种汇聚——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社会力量,构建起基层治理的共同体。
于是,更多元的社会组织,带着各自的优势,纷纷汇入这张精细的治理之网:
在云集街道山庄路社区,大楚网约车党支部号召司机们化身“流动探头”,穿行于城市脉络,敏锐捕捉道路破损、安全隐患等细微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街道。
云集街道桃花岭社区的“妈妈社团”,将全职妈妈们凝聚在一起,从关爱空巢老人,到组织烘焙绘画课程、举办巾帼创富市集,成功探索出一条从“小家”融入“大家”的共治新路。
“妈妈社团”开展烘焙课程服务。
葛洲坝街道锦绣社区则引入“一米阳光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专业的托育早教服务、温馨的社区童萌亲子园,精准满足了年轻家庭的需求,把服务真正做到了居民的心坎上。
这些社会组织的深度参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居民获得了更贴心、更多元的服务,认可度自然提升。而这份信任,又转化为居民更主动地参与社区活动、反馈身边问题,无形中壮大了“微网格员”的队伍。
党建引领,破题有方!当最广大的民声被回应,更多双向奔赴的故事发生,一座城市的基层善治必定会积蓄起向上生长的深厚能量。
峡江潮涌处,党群同心、邻里守望、社会和谐的“幸福西陵”新画卷,正由万千“微网格”的生动实践奋力绘就。
来源:西陵发布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