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杨亚俊)在老河口市第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孟楼镇代表团市人大代表朱红梅提出了关于加大“双减”工作力度的建议,引发广泛关注。该建议聚焦当前“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旨在进一步巩固“双减”成果,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朱红梅在建议中表示,虽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诸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幅下降、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等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如家长教育理念未真正转变、校外教培行业转型困难、整治校外培训后学科类培训机构改变授课方式等。为此,代表建议从优化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加强对校外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以及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部门联动与监管、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强化家庭教育,转变全社会的教育理念等多方面发力。
教育局高度重视该建议,相关部门与代表进行了面对面沟通交流。在答复中,教育局表示,一直将“双减”工作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任务,持续推进。针对代表提出的建议,教育局介绍了一系列正在实施和规划中的举措:
丰富形式,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我市中小学重视科学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注重开展物理科技节、化学科技节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实践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和课后服务中,将科学教育引入社团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感受科学魅力,学习科学知识。如,孟楼中学、第四中学、第三中学等学校开展物理科技节、化学科技节等活动,孟楼小学建设“美味厨房”功能室,实验小学在“2023年全国青少年编程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后,该校持续加强青少年编程教育已成学校特色品牌。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对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以“一校一类”模式提供作业辅导、体育、艺术、科普等拓展服务,引入丝弦、木板年画、武术等非遗传承教育,通过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减少校外培训依赖。
协同发力,凝聚部门监管合力。目前我市已实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非学科类机构纳入多部门联合监管。市教育局联合文旅、科经、市场监管等部门,每年开展“监管护苗”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通过全国监管平台实施信息化管理,定期发布“白灰黑”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针对学科类培训“地下”反弹风险,市教育局牵头相关部门建立“部门+社区+学校”联动排查机制,利用“违规校外培训随手拍”平台及12345热线收集线索。同时,加强对非学科类机构的常态化检查,防止“挂羊头卖狗肉”等违规行为。
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素质能力。近一年来,市教育局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心理健康及体音美教师专题培训,实施“名师引领”“优师返乡”计划,推动600余名教师城乡交流轮岗,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了40余次教师培训,6500余人参与培训。2025年,市教育局计划招聘65人,并将严格落实岗前培训。同时,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市教育局在寒暑假期间发布《工作提示》。强化监督,对违规行为“零容忍”。
通过规范管理,我们可以优化考试评价体系。一是规范作业管理。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化“作业三建立”机制(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制度、作业质量定期评价制度、作业校内公示制度),规范作业布置方式强化作业协调,实行学科组协调作业质量、班级内协调作业总量,年级上常态监控。坚持“一科一辅”,开展中小学教辅材料违规收费问题专项治理,规范教辅类作业征订、使用。市教学研究室制定的中小学13个学科《作业设计指导性意见与实施示例》,对作业设计与布置、作业的批改与讲评等做出具体要求,倡导设计分层、弹性作业和敬老孝亲、阅读、劳动、体育等实践性家庭作业。对学校作业质量进行专题督导,指导学校开展高效、精准作业设计案例大赛,通过督导、评比,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减少机械重复作业。二是优化考试管理。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优化考试管理,减少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各地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该市在小学一二年级继续实行无纸笔考试,采用“我认得,又对又快”“讲故事”等方式评价学习成果;推行成长过程评价,实行考试成绩ABCD等级评价制,坚持中小学生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项目现场抽测评价。
强化家庭教育,转变全社会的教育理念。市教育局面向全市学生和家长发放《“双减”政策宣传“十问十答”》。坚持“育人先育心”工作理念,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育心工作管理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3名,建设少年宫8个、心理健康辅导站(室)56个,招募、培训持证心理健康教师43人,累计辅导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2000余人次;以“春泥”志愿讲师团为载体,进学校、到社区、入家庭,义务开展家庭教育宣讲活动12次,培训家长23000余人次,启动了“育心工程”宣教月活动,开展“心动一夏”育心夏令营,连续两年开展“家庭及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展评活动,全市各中小学校持续探索关爱帮扶有效方法。
2024年市教育局在竹林桥中学、仙人渡小学按照北片、南片学校分别召开全市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会暨进一步落实《老河口市光未然德育一体化指导纲要》现场会,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德育工作者对光未然德育一体化指导纲要的认识,帮助大家开阔视野,增强创新意识,助推中小学在构建德育特色、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路上行稳致远。《2025年老河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河文明办[2025]3号)将《老河口市光未然德育一体化指导纲要》列入工作安排。
2024年5月,市教育局印发《老河口市新时代好家长成长攻略》及《老河口市好家长标准》,围绕家长最关注的陪伴、榜样、尊重、平和四个方面,以广大家长更易接受的方式,为家长提供可操作性的帮助。
2025年启动“同心同行 育见未来”公益课堂面向学生家长开讲,探索出“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协同”的立体化育人新路径,3月以来,该市已累计开展家校社公益讲堂200余场,服务家长达1.4万余人次,在家校社之间架起了坚实的沟通桥梁。同时,通过印制《老河口市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宣传册》,在学校家长会、公众号等平台,持续宣传“双减”政策及科学育人理念,逐步缓解家长焦虑。此次教育局与老河口市孟楼镇人大代表的良性互动,不仅彰显了国家对“双减”工作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对基层代表建议的尊重与重视。
未来,随着这些举措的逐步落实,“双减”政策有望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让孩子们在更加轻松、健康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