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石文杰、万洪辰)近日,中南民族大学援梦启航支教团携手阳新火车站社区正式启动“暑假爱心托管班”服务项目。这场青春与童心的邂逅,为社区注入了蓬勃活力——团队精心搭建的“1+8+N”课程体系,如五彩钥匙,悄然开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大门,从安全教育到文化熏陶,从艺术启蒙到科技探秘,全方位守护着孩子们的暑期时光。
开班第一课——防溺水安全课
开班首日,支教志愿者赵小冬、韦春怡、钟湘鄂为孩子们带来第一课——防溺水安全课堂。志愿者化身“安全卫士”,生动的案例故事如磁石般牢牢吸住所有目光——讲述溺水救援的惊险瞬间,孩子们小拳头攥得发紧;救援视频中救生员的利落动作,引得他们忍不住模仿手势;互动问答时,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举起,争先恐后分享自己的“安全小妙招”。
为孩子们讲解写作技巧
安全的种子刚播下,“生活万花筒写作训练营”便飘来墨香。支教志愿者罗中、曾鑫淼化身写作魔法师,带来精彩的写作指导课。他们将记叙文视作神秘配方,从技巧步骤、实践操作到主题升华与写作评价,层层拆解奥秘。孩子们跟随指引步入奇妙的写作王国,手中笔杆化作魔法棒,在纸间舞动出天马行空的故事。
带领孩子们学习舞蹈
舞蹈课的旋律总与蝉鸣交织。支教志愿者李睿男、曾鑫淼半蹲的身影沐浴在阳光里,恰似两株温婉的向日葵。“手腕要像沾满晨露的月季花瓣,轻轻转动哦。”她们指尖轻触孩子的手腕,30多双小脚丫立刻在地板上敲击出节拍,有的如鼓点般厚重,有的似铃铛般清脆。镜中,稚嫩的身影灵动跳跃,裙摆扫过地面扬起微尘,宛如一群破茧而出的蝴蝶,翅膀还带着湿气,却已迫不及待地在光芒中练习飞翔——连墙上的影子,都摇曳出蜜糖般的暖意。
带领孩子们“破译”音标
音标“密码”破译室里,支教志愿者李淳赫、李睿男正将18个元音音标变成跳跃的小精灵。“i像小鸟鸣唱,ɑ似猛虎长啸……”李淳赫捏着嗓子模仿时,孩子们笑得前俯后仰。随堂测试中,原本腼腆的董钐钐小朋友鼓起勇气主动举手,流利地示范发音技巧,赢得了满堂喝彩。
指导孩子们学习编程
最热闹的当属“码动童心、程启新梦”编程特色课堂。支教志愿者何英杰、万洪辰指尖划过键盘,屏幕上的小海龟昂首挺胸,画出的三角形棱角分明,画圆时又显得温顺柔和。四年级的陈子涵紧盯屏幕,小拳头把鼠标攥得温热。当他敲下最后一行指令,屏幕上骤然绽放出一朵彩虹色的花——花瓣层层叠叠,宛如被阳光亲吻的棉花糖。“老师快看!我的小花开花啦!”他雀跃跳起时带倒了椅子,响声惊动了四周,30多双眼睛瞬间聚焦,惊叹声如珍珠洒落,在教室里欢快蹦跳。那一刻,编程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孩子们亲手种下的春天。
协助孩子们绘制环保手抄报
这场爱心托管之旅,远不止于“看管”那么简单。当志愿者的球鞋沾满活动室的灰尘,当教案被汗水浸染,当孩子们将画满星星的图画塞进他们手心——这是青春与乡土的对话:城市知识正沿志愿者足迹流入乡村。当下许多孩子暑假困于家中,未接触编程魔力,未唱响完整歌谣。而援梦启航支教团带来的不止短暂热闹:防溺水课埋下生命之根,写作课播撒表达之种,舞蹈音标课点亮艺术之光,编程课栽种未来之苗——这些种子终将在某个清晨破土,成为孩子们抵御平庸的力量。
大学生志愿者们总说:“我们愿做提灯者,为孩子照亮远方,将光芒一寸寸铺向更辽远的地方。”此刻,这束光正从社区托管班的窗口漫溢出来。它将沿着铁轨延伸,伴着蝉鸣扩散,落进更多乡村孩子的课本、手心与眼眸。青春的火炬在燃烧,希望的灯火正明亮——当一群群支教大学生将足迹刻进乡土,那些曾被教育鸿沟阻隔的梦想,终将沿着这滚烫的印记,一步步走向更璀璨的远方。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