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7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10名队员走进武汉市新洲区青春飞扬工会爱心托管班,成功开展“手工筑梦,童趣飞扬”主题课堂活动。团队立足托管实际需求,精心设计系列手工课程,旨在丰富儿童暑期生活、激发创造力,并探索手工活动赋能乡村托管的新模式。
精准对接需求:以“手工”回应托管期盼
实践团前期调研发现,暑期乡村托管班常面临活动内容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儿童多样化兴趣发展需求的挑战。托管班与家长普遍期盼能引入更多趣味性强、动手动脑结合的活动,以充实托管时光,激发孩子潜能。基于此,团队精准锁定“手工创作”这一载体,策划了折纸、扭扭棒、乐高搭建等课程,力求在寓教于乐中回应“丰富体验、启迪思维”的核心诉求,为托管服务注入新活力。
创新课堂落地:指尖跃动启迪无限想象
实践团带来的手工课堂精彩纷呈,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与创意。折纸课上,队员兰茜以趣味谜语引入“小兔子”主题,用“给纸宝宝盖小被子”等生动比喻拆解步骤,带领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将彩纸折叠成灵动的小兔子和干纸鹤,成功的欢呼此起彼伏。
兰茜老师带小朋友们猜谜语
折纸成果展示
色彩缤纷的扭扭棒一登场便引发围观,在兰钰灵、朱可等队员引导下,孩子们或模仿制作蝴蝶、毛毛虫,或自由发挥扭出戒指、拼搭“外星生物”,创作中偶有“调皮”散开的扭扭棒,更催生了互帮互助的温馨场景,每一件充满童趣的作品都是想象力被解锁的证明。
朱可老师参与扭扭棒课程
乐高搭建环节则开启了创意宝库,孩子们在“想建什么?”的启发下,或专注搭建“温馨小屋”仔细调整门窗,或合作拼搭“可爱小狗”共同商量设计,积木清脆的“咔嗒”声里蕴藏着对生活的观察与热爱,最终展示的“能住小熊一家的房屋”、“绽放的花朵”等作品,生动展现了创意萌发与团队协作的力量。
小朋友们合作拼乐高
乐高成果展示
温情双向升温:童真回馈志愿初心
课程结束后的点滴细节无声传递着深厚情感:夹在课本里画着笑脸的半张彩纸、桌角保持星星形状的扭扭棒碎片、悄悄塞进队员口袋写着“老师辛苦了”的稚嫩纸条……孩子们用最纯真的方式表达着喜爱与感谢,将课堂上的“创造”延伸为爱的能力。这些饱含温度的瞬间,让实践队员深切感受到付出的价值,成为志愿精神与童真心灵最温暖的“双向奔赴”。
“老师辛苦了”纸条
实践价值升华:探索“手工赋能”新路径
此次“手工筑梦”活动,不仅为托管班孩子们带来了充满创造力的欢乐夏日,更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华农学子以手工为媒,成功验证了趣味性、创造性活动在激发乡村儿童兴趣、培养动手协作能力、提升托管体验方面的显著效果,为破解乡村托管内容单一问题提供了“手工赋能”的新思路。孩子们专注的眼神、灿烂的笑容和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是此次活动价值最有力的证明。
从精准回应托管需求,到创新课堂点燃童趣,再到温情互动收获感动,华中农大学子在新洲的这场“手工筑梦”之旅,生动诠释了青春力量服务乡村的担当。团队期待未来持续深化此类实践,以更多元、更富创意的课程,在守护童真与助力成长的双向互动中,为乡村爱心托管事业的发展注入持久动能,贡献属于青年的智慧方案。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王欣羽 王雪)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