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水果“链”动乡村 推动“甜蜜”共富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7-14 12:39:2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周梦)盛夏时节,汉川市刘家隔镇府三村的葡萄架下,果农何飞正忙着精心照料颗粒饱满的“阳光玫瑰”。“今年葡萄长势特别好,预计再过不久就能上市了!”他一边擦着汗一边笑道,圆润饱满的果实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在刘家隔镇府三村,水果经济正蓬勃发展,村级积极做好“甜蜜”文章,发展草莓、葡萄等特色农业产业,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近郊游”模式,走出一条“水果经济”增收致富路。

把好产业“思路关”,小乡村焕发新生机。府三村地处涢水和天门河的交汇处,两条河流带来不同地区的泥沙,土壤基质和养分比其他地方丰富,农产品风味独特,但村民种植产业规模小而散、不集中连片。

为改变府三村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村集体和党员致富能人理清发展思路,积极摸索,采用“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在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等要素,引进“特色”阳光玫瑰、牛奶草莓等,由党员代表何飞领头干、做示范,成立湖北省跃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6年开始出租田地、育苗,现已有52个大棚,种植草莓、葡萄等,亩产3500斤至5000斤,除去人工和植保成本,一年有10余万元的净收入。产量和价格的优势吸引了群众关注,何飞主动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在大棚培育种苗,低价提供种苗及免费提供技术服务,还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吸纳村民用工200多人次,就业增收12万元。

做好技术“培训关”,小果农变身土专家。从一名普通果农成长为技术骨干,何飞通过参加村里组织的培训,系统掌握了扦插育苗、绿枝嫁接等关键技术。“以前遇到病虫害就手足无措,现在掌握了专业知识,通过提前预防和科学防治,葡萄的病虫害明显减少,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何飞表示,作为一名党员,他希望能将这些技术传授给更多村民,助力村里的葡萄产业健康发展。

“种植阳光玫瑰采用大棚或者套袋栽培,对肥水要求高,在栽培管理的时候,尤其是幼苗期,一定要勤施肥,勤浇水,肥和水的补充一定要足量,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壮的树体,为之后的丰产打好基础。”府三村果农何飞在村级生产培训会上强调。

为持续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在葡萄生长关键期,村里还会积极邀请镇农业服务中心专家前来指导,定期开展葡萄生产培训,把种养殖能手派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培训,重点加强肥水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指导,推动产业由产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

走好甜蜜的“共富路”,小水果做成大产业。

府三村“两委”与驻村干部协同推进“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重点培育葡萄、草莓、西瓜、荸荠等特色水果产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党员致富能人何飞、土专家罗善雄通过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带动周边农户在土地出租、务工就业、产业种植等方面受益,群众在“家家户户”自有土地种植水果,种植面积达300多亩,累计为350多人次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灵活就业的机会。群众不定期在果园里除草、施肥、摘果、挑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人均年增收2万元,让群众既能赚钱也能照顾家庭,盘活了村土地资源、用活了村人力资源。

“2021年,在村委的动员下,我种植了5亩的荸荠、西瓜、黄金瓜、甜瓜等水果,这两年水果丰收,价格又得当,一年的收入都有十几万,要比我大半辈子赚的钱都多呀。”府三村村民罗学文开心地说。

这一个个甜蜜产业结出富民强村的“致富”果。小水果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推动刘家隔镇形成“采摘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依托水果产业,刘家隔镇已打造2条精品采摘路线,游客们在采摘鲜果的同时,既能欣赏田园风光,又能品尝农家菜,一颗颗葡萄,甜了游客的味蕾,也鼓了村民的腰包,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编辑:陈思 制作:周琪 审核:何梦)

责任编辑:韩荣梅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