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戴辉、通讯员王勇、田丹成、实习生袁旻)7月7日,烈日当空,G50沪渝高速长阳贺家坪互通段,作业车辆在新完成路面微表处的匝道划设标线。这热火朝天的景象,正是湖北交投宜昌运营公司全力推进养护专项工程、迎接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攻坚战的生动缩影。
“当最后一米标线划完,就意味着这个路段的集中翻修作业圆满结束了。”湖北交投宜昌运营公司第三综合巡检办工作人员介绍,G50沪渝高速长阳贺家坪段位于全省高速公路最长的26公里长大纵坡的中段,今年主要采取超韧磨耗层施工工艺,这类施工具有效果好、施工快等特点。
面对“大国评”的高标准严要求,宜昌运营公司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推广“四新”技术。在沪蓉高速宜巴段卧佛山、石门垭等9座隧道内,已累计施划单组分水性标线2万多平方米。这种标线在常温下即可施工,无需加热设备,避免了能源消耗和有害气体排放。施工后表干极快,能迅速开放交通,大大减少对通行的影响。
针对翻坝高速和岳宜高速桥头跳车、路基沉降等顽固病害路段,创新性地引入固废基复合低碳胶凝材料进行压浆加固。这种材料由矿渣、锂渣、钢渣、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电石渣等固体废弃物组成,通过各组分间的相互激发和持续水化反应,生成强度高、胶结稳定且抗侵蚀性能强的水硬性胶凝体。今年已成功替代传统水泥385吨,实现了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为公路养护注入了“绿色基因”。
为提升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该公司在翻坝高速、沪渝高速宜昌段精心选取了6条伸缩缝,应用了无缝伸缩缝新工艺。该工艺采用具有高弹性、高强度和优异耐久性的冷拌新型材料,彻底取代了传统的钢制伸缩缝装置,实现了桥梁伸缩缝处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