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真枝酌见》听见车轮驶过的声音,他的“金点子”这样落到实处
湖北日报 2025-07-09 11:22:35

5557-2.jpg

在湖北,有这样一位学者:他深入调研一线,从田间地头挖掘问题,将学术构想转化为惠及千万人的重大政策。他就是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秦尊文。

从“省域副中心城市”概念提出,到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落地,秦尊文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务实的求真精神,架起了学术研究与民生福祉之间的桥梁。本期,他做客由湖北日报与枝江酒业共同推出的《真枝酌见》,讲述他如何用脚步丈量省情,用实干推动发展。



秦尊文做客人物纪实访谈栏目《真枝酌见》


22biaoti-11.png

秦尊文的学术根基深植于其早年的基层经历。从小城走出,上世纪80年代在荆门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时,他就养成了“跑一线”的习惯。

好的政策建议,必须源于泥土,直击痛点。1989年,国家推出“粮食定购三挂钩政策”,20多岁的秦尊文在调研中发现,实物补贴环节繁琐,易被截留。他凭借翔实的调研报告,提出大胆建议:取消实物补贴,直接融入粮价。这个建议被采纳,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实物补贴,改为价格直补。

45454.png

《粮食定购“三挂钩”透视》(著:秦尊文)


这个案例,后来在《中国农村经济》等权威期刊发表,引起学界关注,也为他日后从政策研究转向学术领域埋下了伏笔。

图片2 14.34.02.png

《中国农村经济》

2005年之前,鄂州葛店开发区与武汉仅靠一条老武黄公路连接,双向两车道的路况让两地通勤需1.5小时,企业搬迁和人员往来都受制约。

作为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编制专家,秦尊文提出将葛店开发区与武汉东湖开发区(光谷)的“两区融合”作为试验田,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带动区域协同,打开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 “突破口”。

从2009年建成通车至今,这条路大大缩短了双城的通勤时间,带动了武鄂产业协同发展,“如今,这条路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产业创新带和民生幸福线。”秦尊文表示。


22biaoti-22.png

担任省政府咨询委员后,秦尊文投入到更宏大的战略谋划中——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当时,湖北被定位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依托区位与科教优势,秦尊文提出新思路:“以城市群建设为抓手”——湖北率先发起跨省协作,联系周边省份一起发展,通过平等主体、联合发展实现“支点”功能。

图片3.png

2011年7月13日,在由国家发改委主办、湖北省人民政府协办的全国区域合作座谈会暨区域合作论坛上,时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呼吁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他建议湖北省委省政府组建党政代表团访问湖南、江西,共同向国务院申报。2012年8月,国务院文件中首次提及“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启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编制,委托湖北代拟规划文本,秦尊文作为专家组长牵头编制。历经一年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于2015年3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交通、医疗、就业等领域的实质便利”,通过跨省协作,湖北不仅落实了中央“建支点”的要求,更与周边省份实现了共赢发展。

图片13.png

2015年12月10日,秦尊文(左三)为编制商务部《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到长沙市调研。


22biaoti-33.png

基于对长江经济带的深入研究,2001年,秦尊文提出“省域副中心城市”概念,当时,他从武汉到宜昌调研,路上需要6个小时,武汉对于湖北西部各个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不显著。“湖北是否也能打造自己的‘副班长’?”经过深度调研,他提出“一主两副”的构想,助力襄阳、宜昌成为全国最早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开创全国省域治理新模式。

图片6.png

2021年6月7日,“省域副中心城市”概念提出者、时任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主席台右)为湖南省岳阳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作《抓住机遇,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专题辅导报告。

“一主两副”战略成效显著:“放眼全国中西部地区,省会GDP过万亿且拥有两个非省会城市GDP超5000亿的省份,仅湖北一家。凭借‘一主两副’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湖北经济总量从20年前的全国第12 位跃升至如今的第7 位。”如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湖北模式”,正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除了宜昌、襄阳等城市,县域经济也是秦尊文关注的重点。他坦言,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底座”,县域经济的强弱,也直接关系到湖北支点建设的根基是否稳固。


以枝江为例,作为全国百强县,枝江产业特色鲜明,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其重要经济支柱,酿酒工业尤为突出,被评为中国白酒名城、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枝江酒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枝江酒业为代表的白酒产业,展现出县域企业的强劲市场开拓能力。

图片7.png

湖北省枝江市获得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称号


图片8.png

枝江酒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图片9.png

枝江市获得中国白酒名城称号




22biaoti-44.png

如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秦尊文的答案指向“科教人才”。

图片10.png

2022年8月19日,秦尊文(右二)入选长江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委员会。

“留才的根本,在于‘产业留人’。”他列举了一组数据:近年来,湖北本科生留鄂比例从50%升至60%,背后是经济实力的跃升———20年前,湖北GDP居全国第12位,如今已升至第7位,《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武汉的全球科技创新集群排名从第42位跃升至第13位,产业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显著增强。

“企业是创新‘主考官’,科研要答好‘市场卷’。”秦尊文认为,湖北要解决科研人才在高校和企业分布不均的结构性问题,加速成果转化。目前,湖北在政策、立法保障、人才激励、平台搭建等方面已打出“组合拳”。“持续放大科教优势,力争科研人才企业占比向深圳靠拢,湖北人均GDP就有望进一步向沿海看齐。”

图片11.png

2025年2月28日,秦尊文研究员出席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理论研讨会。


22biaoti-55.png

近年来,五芳斋、枝江酒业等中华老字号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针对这一现象,秦尊文将其解读为“国家实力崛起带来的民族自豪感觉醒”。他认为,年轻人对老字号的喜爱,是深层的文化认同,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老字号既要坚守文化内核,更需与时俱进。”他以枝江酒业为例,“将传统酿酒工艺与数字技术结合,保留百年风味底蕴,用‘科技感’拉近距离。”他强调,这种创新不是否定传统,而是让千年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从扎根基层的青年调研员,到推动国家战略落地的资深学者;从推动“高新大道”建设到构思“一主两副”格局;从关注县域经济发展到助力人才留鄂和老字号焕新……秦尊文用四十余载的实践诠释着:政策咨询的价值,在于它既能勾勒城市发展的大逻辑,也能听见老百姓车轮驶过的声音,最终让惠及民生的“金点子”从指尖落到荆楚大地的每个角落。

秦尊文从基层起步,数十年深耕荆楚,反复求证,将构想蓝图变为眼前实景;枝江酒业自1817年起,百年如一,于陶坛中淬炼滴滴醇香。二者皆躬耕不辍,为这个时代奉上累累硕果。


33233.png

真年份,敢较真

《真枝酌见》下期继续探寻

那些扎根荆楚、胸怀天下的

先锋人物与品牌故事,

品味奋斗真谛,共谱时代华章。


来源:黄磊 甄子萱


责任编辑:何如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