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他既是火场逆行的勇士,又是开辟生命通道的先锋;他曾在军营挥洒青春热血,如今在警营续写为民篇章。他就是湖北襄阳东津公安分局移动警务平台大队辅警队长李德文,八年辅警生涯中,他用一次次与生命的赛跑、一回回向险境的逆行,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危急时刻 打通生命快道
1992年出生的李德文是襄阳襄城区人,2010年,18岁的他怀揣报国理想参军入伍,服役于距离家乡三千多公里外的新疆武警兵团指挥部。在军营里,李德文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仅用一年时间,从训练场上的“吊车尾”,成长为让战友们心服口服的副班长。退伍后,脱下军装的李德文怀揣着一颗“退伍不褪色”的初心,在25岁这一年穿上了藏蓝警服,成为东津公安分局移动警务平台大队的一名交通辅警。
转变的是制服颜色,不变的是忠诚担当。凭借在部队锤炼出的过硬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执着信念,李德文在工作第一年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被提拔为辅警队长。而这份担当,很快在2018年盛夏的街头得到见证。
时近正午,热浪炙烤着路面。李德文与大队领导在堰坡路口执勤。突然,一辆轿车从峪山高速方向疾驰而来,竟不顾红灯直冲到李德文面前停下。他刚欲上前询问,驾驶员已下车,声音带着颤抖:“警察同志!我父亲突发脑溢血晕倒了,请你们帮忙送到医院!”
第一次直面如此危急的求救,李德文心头一紧,但时间就是生命。“打开双闪,跟紧警车!”他当机立断,一边向大队领导快速汇报,一边对司机喊道。警笛鸣响,警灯闪烁,拉开一场与生命赛跑的极速救援。途中,李德文向指挥中心报备,请求绿灯优先。随后,拨打120让襄阳市中心医院急诊待命。在精准的调度和一路疾驰下,这趟原本至少需要20分钟的路程,仅用10分钟抵达。
返程的路上,惊险的一幕幕仍在李德文脑海中回放。“遇到事情不要慌,第一时间要冷静,要对自己有信心。”大队领导的声音带着安抚与信任。事后,李德文认真复盘了整个救援过程,这刻骨铭心的“第一课”,成为了他日后无数次成功救援的起点。
2024年深秋,一名幼童被开水严重烫伤。李德文接警后火速利用警车开道,喊话器传出他的咆哮:“前方车辆避让!车上有烫伤儿童!”抵达医院,眼见孩子母亲虚脱,他一把抱起孩子,狂奔穿过半个院区直冲烧伤科。
同年寒冬的清晨,一位群众脑部受伤血流不止,需立即送医。李德文与民警精准规划路线、提前对接医院。接到患者后,警车在晨雾中疾驰,12公里拥堵路段,仅用8分钟便抵达。
2025年初春,枣阳工人潘师傅手指不慎被机器切伤,仅剩皮肤相连,需紧急转院进行再植手术。李德文在东津高速收费站严阵以待,汇合后警笛长鸣,驾驶警车穿梭于车流开道。12公里,仅耗时5分钟。断指再植的黄金时间被成功夺回。10分钟、8分钟、5分钟。速度,一次次被他刷新。“快一秒,就多一份平安的可能。”这是李德文在危急关头执着的信念。
烈火逆行 冲锋无情火场
但险情不止于路途,“平安”二字重若千钧,守护它的方式,远不限于飞驰的车轮。2018年,巡逻中的李德文瞥见远处冲天黑烟。鸿泰越秀工地旁农田起火,借助风势,正疯狂吞噬周边林木。李德文果断冲向旁边工地:“师傅,借铁锹救火!”随即带领队员,迎着灼人的热浪和呛鼻浓烟,在火线边缘奋力挖掘隔离带。警服被火星烧出破洞,他浑然不顾。刚扑灭此处,又闻另两处火情,他带领队员马不停蹄赶去连续奋战,直至三处火患全消。
2019年春,樊营村河堤浓烟滚滚,李德文第一时间汇报并赶往现场,观察到风势较大,枯草可能助长火焰,他指挥队员抢先清理周边可燃物,为消防赢得宝贵时间。然而真正的生死考验,发生在同年盛夏的郑万高铁工地。一厨房因线路老化起火,火势蔓延至紧邻的库房,而令人胆寒的是里面存放着23个燃气罐。
“快!先转移燃气罐!”李德文大喊着,没有片刻犹豫,他和消防员一起冲进这片危险的火海。热浪灼面,浓烟锁喉,他们硬是将23个“定时炸弹”逐个抢运至安全地带。险情排除后,现场过火100余平方,却无人员伤亡。
“害怕,当时是没有的。”李德文回忆道,“只有事后想到万一没处置好的后怕。”他所在的大队承担着应急处突和消防救援的重任,每个队员都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而李德文对自己的要求,始终比标准更高。在他眼中,一名优秀的辅警必须做到“三过硬”:技能要过硬、心理素质要过硬、责任担当更要过硬。
“记得在部队时,排长常说‘什么不行就要练什么,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既然选择了这身警服,就意味着要扛起这份责任。群众遇到危险时,我们就是他们最坚实的依靠。”军人的铁血担当与辅警的赤诚坚守,共同烙印在李德文身上,让每一次出警都成为对平安的守护与承诺。
病榻之上 架起爱心桥梁
警服在身,责任在肩。然而对于李德文,这份守护之心,早已融入他的生活。2022年11月,李德文因腰伤在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住院,偶然看到小区群里邻居发出的一条紧急求助:家人马上要断药了,急需几只度拉糖肽注射液!”这条消息几乎立刻引起了李德文的重视,他进一步了解后发现这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药物,断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尽管自己行动不便,他还是立即回复:“我在中心医院东津院区住院,帮你问问。”经过向护士了解,李德文确认医院可以购买此药,但药品需冷藏储存,取出后必须及时送达。随后,李德文将情况告诉了同在医院孕检的妻子,夫妻二人共同商议,迅速制定出方案:李德文立即向大队长陆仕继汇报情况,请求支援;妻子则负责挂号购药。
在默契配合下,一场爱心接力就此展开。大队迅速派出警力前往医院门诊待命。李德文的妻子则挺着孕肚辗转内科、老年病科等多个科室,成功购得药品。最终,仅用10分钟就将药品安全送达求助者罗女士手中。接过来之不易的救命药,罗女士感动得热泪盈眶。
从军营到警营,从橄榄绿到藏青蓝,李德文始终践行着“人民至上”的初心。在襄阳东津的街头巷尾,那盏警灯,依然如常亮起,不仅照亮了救援的路径,更见证着一位辅警的不凡坚守。晨曦暮色里,他用日复一日的执着,勾勒出城市最温暖的平安底色。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乐昕 罗冰洁)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