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传承地质优良传统,听劳模代表讲奋斗故事
湖北日报 2025-07-04 21:34:30

湖北日报讯(记者林晶、通讯员许铮、董洪州)“年轻时在野外,一座座山挡在面前,我总有一股爬上山顶放眼山那边的冲动,鼓鼓劲,也就上去了;现在,体力虽不如前,但是追索地质现象的冲动依然存在,咬咬牙,总能爬上去。”这是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田望学持之以恒追逐地质事业的心路历程。

7月4日,为弘扬地质优良传统、助力加快支点建设,省地质局召开劳模事迹宣讲暨弘扬地质优良传统座谈会,8位劳模、专家、青年骨干上台发言,讲述他们的故事和心路历程。

田望学是一位地质调查工作者,足迹踏遍了湖北的三峡、神农架和祖国的云贵山区、青藏高原等地区。通过调查,一张张精美的地质图、一部部分量十足的报告将他攀登的苦累化为欣慰。他也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地质八大队探矿工程首席专家、老钻探人陈兵主动辞去行政职务,回到技术岗位。有人问:“奋斗了大半辈子,为什么不歇歇?”陈兵的回答很简单:“地质事业需要传承。”从“找矿人”转变为“守山人”,陈兵带领团队建立了“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完成了30多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如今,他最开心的是带着年轻人攻关新技术,把30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他带出的“兵”大多已成为技术骨干,活跃在各个重点项目上。

省水地质大队党委书记彭正华的人生大部分时间与三峡拴在了一起。26岁时,他临危受命,参与链子崖危岩体煤层采空区治理项目。在百米危岩下、脆弱的煤层采空区给岩体做“外科手术”。2003年至今,他和无数地质工作者坚守三峡库区,实现地质灾害22年“零死亡”。他寄语青年地质工作者:“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心怀热爱,眼中有光,将‘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为什么选择地质、热爱地质?地调院“90后”职工代表万乐给出答案:“我们在人迹罕至的大兴安岭连续工作了二十多天,最后在一处河底发现了矿化踪迹,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难以言表的喜悦。”“正是因为经历过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才更能体会这份职业带来的独特快乐。”听了先进典型们的故事,他有了新目标:沉下心来补足短板,多跑野外,探索“人工智能+专家经验”的找矿新模式。

“老前辈们身上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给青年地质工作者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当下年轻人克服内卷、躺平的精神武器。”局机关青年代表梅琼深有感触地说。

省地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弘扬地质优良传统是讲好地质故事、赓续地质血脉的题中之义,也是新时代推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我省加快支点建设的现实需要。希望青年同志自觉肩负起弘扬地质优良传统的历史责任,增强献身地质事业的使命感、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找矿立功的紧迫感。

责任编辑:张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