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借“水”之力 淬火成钢——看丹江口干部如何在水文章中实现干部素质与经济发展双向提升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0:12:53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黛越)

水,是丹江口的生态命脉,更是淬炼干部能力、激活经济动能的“双轮引擎”。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市党员干部以“守水有责、兴水有为”的使命担当,在一线实践中书写着干部作风与经济发展双向提升的精彩篇章。

一、生态一线护水:在守护中锻造担当脊梁

“今后,我们将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小水滴’汇江成河的团结、滴水穿石的韧劲,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4月17日,在国新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小水滴”环保志愿者袁慧掷地有声的承诺,道出了丹江口市7000余名党员干部守护水源地的坚定决心。

借“水”之力 淬火成钢.docx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市肩负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政治使命。为了切实守护好这一库清水,丹江口市党员干部们化身忠诚的“守井人”,坚守在生态保护的最前沿。

2000余千米蜿蜒的库岸线和57条入库河流上,广大党员干部化身“生态哨兵”,带领16.2万“小水滴”志愿者,分段包保14万户城乡居民,将宣传宣讲、清漂净岸、巡河护河等志愿服务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每月13日,已然成为丹江口市特殊的“生态节日”。每逢这一天,全市的党员干部们便纷纷行动起来,深入库岸清理垃圾,在水面上仔细清漂,对不文明行为进行耐心劝导。

袁慧回忆道:“一开始,参与的群众不算多。但随着时间推移,每月13日的活动雷打不动,越来越多市民看到我们的行动,被感染、被带动,都自觉地加入到守水护水的队伍中来。”

从最初的“干部带头干”到如今的“群众主动跟”,这份坚守换来了实打实的成果——丹江口库区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润泽了1.14亿人,真正将“清水北上”的承诺化作了生动现实。

二、产业一线懂水:在精研中提升专业素养

轰鸣的生产车间里,丹江口市第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小张盯着农夫山泉自动化生产线,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这次‘行走的课堂’让我明白,水经济不是简单取水、卖水,而是贯穿研发、生产、销售的全链条系统工程。”他的话语中满是对水经济全新认知的震撼。

在丹江口,调研水企业、钻研水经济已成为每一位干部的成长“必修课”,他们“泡”在产业一线,了解水经济发展现状和水企业实际需求,用专业知识破解企业难题,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助力企业发展的“精准滴灌”。

在北京一轻食品(丹江口)产业园的榨汁生产车间,现代化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作为该集团在全国布局的第4个生产基地,这里见证着丹江口市水经济的蓬勃生机。

“这里的干部办事效率高,不仅帮我们算清了‘原料账’,更牵线搭起了‘产销桥’。选择丹江口,真是选对了!”企业负责人的赞誉,是对干部务实作风的最好褒奖。

去年年底,在干部们的积极对接,靠前服务下,北京一轻与丹江口签订协议,承诺以不低于每公斤1.6元的价格兜底收购本地柑橘15万吨,用于生产HPP桔汁、果汁汽水等产品,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上下游2 万余人就业,更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双赢局面。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干部们通过系统性学习、实战化服务和创新性探索,成长为水产业升级的智囊团。他们牵线搭桥,对接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科研院所,借助高校科研力量,提升水企业核心竞争力。

凭借干部们深耕一线的执着、精准服务的热忱,今年上半年,丹江口市水经济产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4.8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5%以上,应税产值达28.5亿元,发展势头迅猛。

三、项目一线兴水:在攻坚中彰显实干本色

大型旋挖机挥舞长臂作业,装满土石方的运输车来往穿梭……走进华润怡宝丹江口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场景尽收眼底。

据了解,为推动华润怡宝项目尽快落地投产,丹江口市抽调200余名精干力量,采取“白加黑”“5+2”工作模式,24小时不停歇,仅用15天时间便顺利完成丹澳药业厂房拆迁任务,为项目开工扫清关键障碍,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丹江口速度”。

项目建设现场就是干部作风的考场。为推动青年干部在项目一线建功,丹江口市创新建立项目建设“三三制”,由27名“四大家”领导挂帅出征,76名青年干部担任项目秘书,通过“全天候跟进、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的工作机制,推动丹江渔乡产业园等57个重点项目提速增效。

这种“干部围着项目转、服务跟着需求走”的实干作风,成为丹江口市最硬核的招商名片。如今,燕京啤酒、华润怡宝等项目加速建设,卡士乳液、牵手果蔬、牛栏山二锅头等重要“水”项目即将开工,全国头部水企纷至沓来,水都干部们用实干担当的劲头,把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让“一库好水”成为激活产业动能的“金钥匙”。

以水为镜照初心,以干为笔写担当。当710 亿立方米清水如玉带般北上,当水经济以12.6%增速挺起工业脊梁,当“小水滴”聚成全民护水的热潮——这库碧水早已成为丈量担当的标尺、孕育发展的沃土。丹江口干部在“水文章”中淬火成钢,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着干部能力提升与生态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时代新篇章。

责任编辑:周玉娟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