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穆晓宇)“徐光宪爷爷发明的魔法流水线分离稀土太厉害了!”“原来稀土小精灵还能当‘外交官’呢!”武汉市青山区冶金街道南干渠社区活动室里充满孩子们的惊叹。2025年7月2日,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普基地的教师和“翱翔之翼”大学生志愿者们走进社区,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科普盛宴。
活动从志愿者夏雨嫣的“稀土外交官使命”课开始,生动动画和案例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稀土在高科技产品(如绿色能源)和国防(如F-35战机)中的战略价值,引发阵阵惊叹。
“科学家精神宣讲”环节聚焦“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通过图片和故事,孩子们了解到徐爷爷废寝忘食研发“串级萃取”技术(“魔法流水线”)和培养人才的感人事迹。“徐爷爷像灯塔!”“我也要不怕困难搞科学!”孩子们用真诚的话语表达敬佩。
“魔法元素”科普课上,志愿者用孩子们听得懂的奇妙比喻讲解稀土特性:“稀土就像泥土里藏着的‘魔法棒’,轻轻一点,手机屏幕更亮堂,耳机声音更清晰!”孩子们被带入一个稀土应用的奇幻世界,课堂里充满了“哇!”的惊叹声和欢快的笑声。
最受欢迎的是“‘水飞法’制作矿物颜料”实验。孩子们分组动手,在志愿者指导下调配矿浆、研磨矿石,亲眼见证普通矿石粉末“变”成鲜艳的颜料。“我的蓝色颜料像天空一样!”“用红色写名字!”孩子们兴奋地用自制颜料涂画书写,直呼“科学太酷了!”
活动在孩子们手捧作品、科普手册和小奖品的灿烂笑容与合影中结束。
据悉,本次活动是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省级科普基地2025年“荆楚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由湖北省科协和该基地联合主办。活动通过“故事+精神+魔法+动手”模式,将稀土科学和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孩子们的奇妙体验。基地骨干教师祝淑芳表示,将持续创新科普形式,在孩子心中播撒科学种子,点亮科学梦想,助力提升科学素养。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