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编者按:以档案为媒,探寻中国钢铁工业的文明基因,书写新时代工业文化传承的新篇章。黄石市档案馆策划推出《珍档探秘——档案背后的黄石近现代史》系列短视频。该片以10集篇幅聚焦黄石“青铜古都—钢铁摇篮—工矿名城”的发展历程。经授权,楚天书局新媒体平台今起刊发第二集,敬请持续关注!
第二集:汉冶萍公司的成立与黄石钢铁工业的初步奠基
1908年,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汉冶萍”3个字所代表的是该公司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清政府批准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并扩充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开招股。中国近代首家集采矿、炼铁、开煤于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由此诞生。这家联合企业与两位重要人物有着关系。
第一位是晚清名臣张之洞。十九世纪末,洋务运动风起云涌。国内对钢铁原材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兴办近代钢铁工业成为当务之急。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负责督修卢汉铁路。他主张铁路修造应尽量采用中国材料与资本,于是将原计划在广东兴建的炼铁厂转移到湖北,并四处寻找铁矿资源。第二位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因为直到盛宣怀的出现,才让这件事情有了转机。
早在两年前,盛宣怀就雇用英国矿师郭师敦勘查出了“百年开采亦不能尽”的大冶铁矿。当时由于经费筹措困难,开办炼铁厂的事情就被搁置下来。而这时张之洞的主张,与他一拍即合!盛宣怀建议将铁厂设在大冶附近的黄石港,因为这里距铁、煤、锰矿产地近,水运便捷。但是,张之洞经过反复考虑,为了便于直接管理等多重因素,最后决定将铁厂建在汉阳的大别山(今龟山)脚下,同时还决定开办大冶铁矿,作为汉阳铁厂的原料基地。
大冶铁矿源源不断地为汉阳铁厂提供了大量优质铁矿石原料,使得汉阳铁厂在原料自给方面具备了独特的优势,这种稳定的原料供应有力地促进了汉阳铁厂的蓬勃发展。1893年,为了把铁山的矿石运往汉阳铁厂冶炼,张之洞还建造了大冶铁矿运矿铁路,又叫大冶铁路。这条铁路是继京津唐铁路、台湾铁路之后清政府自己建造的第三条铁路。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财力枯竭。1896年,张之洞将汉阳厂矿(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交给了盛宣怀,改官办为官督商办,一并交给盛宣怀的还有沉重债务。盛宣怀不走寻常路,大胆举借德债开办萍乡煤矿,举借日债改造扩建汉阳铁厂,同时扩大大冶铁矿生产规模。大冶铁矿的矿石除了满足汉阳铁厂的冶炼需求外,还一度远销到日本、美国。
时任清政府实业顾问的日本制铁所技师西泽公雄,在得知大冶铁矿蕴藏丰富、含铁量高的信息后,立即上报日本政府,他建议从大冶取得铁矿原料以振兴日本的钢铁工业,这一建议被日本政府采纳并作为国策定了下来。1899年日本八幡制铁所与汉阳铁厂签订的《煤铁互售合同》,合同期为15年。
1907年,因为受外国钢铁大量涌入的冲击,汉阳铁厂逐渐陷入困境,盛宣怀于1908年上奏朝廷建议将汉冶萍厂矿改为完全商办。获得批准后,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成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同时在日本的东京、大阪和英国的伦敦都设有办事处。至此,亚洲最大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在时代浪潮中宣告诞生。
这之后,汉冶萍公司迎来了短暂的“春天”。1913年,盛宣怀提出在大冶铁矿附近另建炼铁厂专炼生铁,以弥补汉阳铁厂的不足。汉冶萍公司总经理李维格经过多地勘察,把新厂位置定在了石灰窑下游一公里多的袁家湖。但是,随着日资不断加紧对汉冶萍公司的渗透,汉冶萍厂矿外债激增,盛宣怀几经腾挪,但收效甚微。
1915年日本占领青岛,公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中“第三号”的两款内容专门针对汉冶萍公司,要求将其改为中日合办,并且附近的矿山禁止第三方开采。日本通过借款抵押、合办条款、军事施压等各种手段,逐步实现了对汉冶萍公司的全面控制,大冶铁矿也沦为日本钢铁工业的原料供应基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提出了废除卖国“二十一条”等重要口号。消息传来后,黄石地区的工人、学生、市民纷纷走上街头,严正抗议日本通过“二十一条”控制汉冶萍公司的行为,与全国范围内的反帝爱国运动遥相呼应。
1916年,盛宣怀去世,此时的大冶铁厂已部分建成,并引进了当时亚洲最大最先进的两座高炉,完成了他在大冶产铁矿之地建设钢铁厂的夙愿。随着大冶铁厂的建成投产,汉冶萍公司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黄石地区,一大批钢铁工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外国专家来到这里生产生活,黄石地区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
黄石地区拥有丰富矿产资源,其储量和品质在亚洲堪称一流。大冶铁厂稳定的生铁产出,确保了整个产业链的顺畅运转,这些都是汉冶萍公司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根基,这也支撑着它成为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黄石地区水路、陆路交通发达,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汉冶萍公司物流运输的关键节点,极大地促进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流通,提升了汉冶萍公司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奠定了黄石地区作为中国“钢铁工业摇篮”的历史地位。
黄石地区钢铁工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进程,绕不开汉冶萍公司。它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煤炭、运输、机械维修等配套产业的兴起,形成了完整的工业生态,使黄石从以农业为主的农耕地区逐步转变为以采矿、冶金为核心的工业重镇,也开启了这座城市的璀璨历程。
扫码观看《珍档探秘》👆
扫码关注黄石档案视频号👆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