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98年后原址复原 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在汉开展
湖北日报 2025-06-30 19:49:1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 通讯员 兰子君

(历史照片:20世纪20年代的汉口黄陂会馆。)

(历史照片:1927年4月29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转移至汉口黄陂会馆召开。)

七一前夕,一段尘封的革命印记在武汉被郑重唤醒。6月30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开展。坐落于今武汉市第七十五中学校园内的这处革命圣地,经江汉区委精心筹备,于建党104周年之际重焕光彩,填补了党史研究的一项重要空白。

ZWY05801.jpg

1927年4月末至5月初,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此次会议首次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写入党章,首提“政治纪律”概念,并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党的建设史上树立起一座重要里程碑。

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党史研究专家指出,大会开幕式于4月27日在国立武昌第一小学举行,而4月29日至5月9日的正式会议,则秘密移至汉口黄陂会馆。这一“两地办会”的安排,深刻烙印着那个风云激荡年代的斗争印记。

ZWY05609.jpg

安全至上,审慎应变。彼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武汉国民政府也日益右倾。为确保大会安全,中共五大采取半公开形式,移至汉口黄陂会馆秘密进行,完成了会议全部议程,武昌开幕式客观上起到了掩护作用。多位与会代表回忆证实了此举的慎重考量。

地利人和,多重保障。汉口黄陂会馆的选择极具战略眼光。其毗邻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队,周边还有武汉市公安局及我党骨干、工人纠察队力量。代表凭特定口令(如首次会议口令“冲锋”)从侧门入场,构筑了严密的安全网。

便捷高效,保障运转。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多数代表及共产国际代表驻地多在汉口。选址黄陂会馆,避免了代表们每日往返武昌汉口耗时数小时乘轮渡的奔波,极大提高了会议效率。

场地适宜,功能齐备。作为二十世纪初的西式建筑,黄陂会馆场地宽敞、布局合理。两层楼结构,功能分区明确——大厅作会场,侧房设秘书处办公及文件油印,备用房间充足,为大会顺利召开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

1927年5月8日苏联《真理报》的报道,最早披露了大会在武汉召开的信息。遗憾的是,原建筑历经变迁:1933年改为黄陂小学,1958年扩建为双洞门中学(后为红卫中学、武汉市第七十五中学),原貌已不复存在。此次会议内部场景还原,是依据珍贵史料与历史照片,利用七十五中现有教室空间精心打造,力求重现历史场景。

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一处副处长陈磊指出,1927年的中国共产党尚处幼年,五大是其从挫折中探索、在血火中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会议虽未能彻底解决当时革命的中心问题,但其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议,特别是纪律建设与组织建设的探索,为随后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积累了宝贵经验。

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原赵晓琳强调,中共五大是在革命逆境中召开的重要会议。客观、全面地反映这一历史事件,深刻体悟党在危急时刻的艰难探索,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启示。

“旧址保护宣传刻不容缓。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把这段历史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那么再过若干年,这些承载着城市光辉记忆的红色地标及其背后的故事,可能会变得模糊甚至湮没。保护好中共五大汉口会址,就是守护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辉历史印记,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意义重大而深远。”赵晓琳说。

责任编辑:张真真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