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宣恩:特色水果产业串起乡村振兴“甜蜜链”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7-08 15:12:57

盛夏时节,宣恩县椒园镇凉风葡萄园基地内,翠绿的葡萄藤沿着支架蜿蜒攀爬,层层叠叠的藤叶间,一串串嫩绿的果实紧密排列,长势格外喜人。村民罗军成穿梭其中,手持剪刀,动作娴熟地疏剪多余枝条,仔细剔除过密、畸形的幼果,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

“我们现在做的是修枝、打芽、疏果,这样能让葡萄果型更美观。把叶子和枝条处理好,葡萄才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和营养,长出来的果实口感才好。” 罗军成一边忙碌一边解释道。

为葡萄藤“做减法”,实则是为葡萄的品质“做加法”。在果农们的悉心管护下,承载着丰收希望的葡萄在阳光下尽情生长,不断积蓄着甜蜜的滋味。据悉,凉风葡萄园基地种植了阳光玫瑰、夏黑、蓝宝石、深红、藤稔5个特色品种的葡萄,占地60余亩。园区坚持科学管理,所有葡萄均采用无公害种植方式,预计7 月底8月初便能成熟上市。

“去年初产期,我们葡萄产量约三万斤,今年进入高峰期,预计产量可达六万斤,相比去年翻了一番,产值也会大幅提升。” 凉风葡萄园基地负责人刘建介绍,“去年我们主要依靠线下采摘销售,今年产量增加,我们正筹备开展线上销售,探索多渠道销售模式,也计划尝试预售形式,拓宽销路。”

与此同时,黄坪村的黄金梨种植区同样一派繁忙景象。种植户罗万碧与丈夫黄旭东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梨树间,手中的黄色果袋在他们手中快速翻转——撑开、托住幼果、旋转封口,整套套袋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是第二次套袋,套上大袋不仅能让果子长得美观,还能防虫、防细菌。等梨子进入市场,品相好,卖价自然也高。” 罗万碧笑着分享经验。

作为村里最早尝试水果种植的 “先行者”,罗万碧和黄旭东扎根梨园二十余载,亲历了黄坪村从传统粮作向特色果业的华丽转型。经过多年精心培育,他们的八亩梨园已进入丰产期,凭借科学的种植技术与精细化管理,种出的梨子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深受市场青睐。“以前种玉米和水稻,一亩地收入一两千块钱,现在种梨,收入比以前翻了两三倍,七八亩地一年能卖七八万!” 黄旭东言语间满是喜悦。

近年来,椒园镇以特色水果产业为依托,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夏季举办的葡萄采摘节、秋季开展的梨园观光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民宿等配套产业发展。

“全镇共种植水果3000多亩,主要品种有黄金梨、葡萄、哈密瓜,年产量3000多吨,年产值2000多万元。我们采用‘镇集体经营公司+市场主体+农户’的经营模式。” 宣恩县椒园施南里农业公司理事长王磊介绍,“下一步,椒园镇将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打造水果采摘、家庭农场等特色模式,延伸水果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吕晓云 黄庆 朱雯雯 杨辉)

责任编辑:张译丹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