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孝感观察 | 对接首衡城 闯荡大市场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6-26 11:52:52

2025.5.30《湖北日报》孝感观察2025.5.30《湖北日报》孝感观察

云梦白水湖藜蒿种植基地。 (湖北日报通讯员 周洋 摄)

编者按

首衡城是目前湖北最大、华中第二的农产品集散中心,是孝感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的重大枢纽型和功能型项目。

孝感大力推动首衡城链接全国700万亩农业生产基地,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大的“超级菜篮子、果盘子”。截至去年底,首衡城已对接湖北省内种植基地40万亩,其中孝感10万亩。

今年,孝感以首衡城基地对接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明确全市新增首衡城基地对接面积10万亩以上。各地紧扣既定目标,稳步推进,截至4月底,已完成基地对接面积超7万亩。

前4个月,首衡城销售孝感农产品15万吨、交易额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3%、14.3%

一颗云梦马铃薯的“变形记”——

昔日“土疙瘩”今朝“金豆豆”

云梦县隔蒲潭镇大余村马铃薯分拣中心,村民分拣发往首衡城的土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程爱华 李荃玲 项梦莹

我是马铃薯,俗名土豆,既可当菜,又能当饭,是人们喜爱的美食。

我的家乡云梦是闻名全国的蔬菜大县,蔬菜复种面积达30多万亩;我是其中的大户,有2万多亩。

除了面积大,我的名气也不小。主产马铃薯的隔蒲潭镇大余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产品卖到了全国很多地方。

但我也曾有过苦恼,因质量不优、模样不俏,大多只能走低端市场,卖不起价钱,还四处受气。

现在好了,政府引导种植户对接首衡城,从头到脚给我一番梳妆打扮,让我闯进了高端市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观念之变:

从“重产量”到更“重质量”

当下,正值我的上市季。

别看我现在卖得不错,之前我可是个“受气包”。

一直以来,我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开年至4月底,云南兄弟独占市场;5月中下旬开始,河南、山东、内蒙古的兄弟陆续逐鹿湖北。

为了抢早卖个好价钱,每年4月下旬,“七分熟”的我就被农户挖了出来。脱皮严重,还有畸形……在外地兄弟面前,我简直就是个“土疙瘩”,只能被卖到路边菜场、工厂食堂等低端市场。

近年来,市场行情不好,我在低端市场也混得不好。

去年,上市价仅有0.9元一斤,几天后更是跌到了0.5元一斤,较上年大跌30%。农民开始嫌弃我,改种花生、玉米等农作物,挤占了我不少的领地。

为了稳面积、增效益,云梦农业部门引导农户改种新品种,我的名字从早大白、兴佳二号变成了实验1号、沃土5号,一个早熟,一个高产。

有了品质担当,今年我准备打个翻身仗。谁想,前期霜降、后期干旱,亩产减了一半,仅有4000多斤,上市时间也晚了半个多月,河南、山东的兄弟大量涌入,把我挤到了一边。

“质量没优势,看相又不行,最多0.55元一斤。”谈判桌前,菜贩子把价格一压再压。

眼看农户连本都保不住了,云梦县政府请首衡城商户帮忙,湖北一亩三分地农产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该公司客户涵盖全国2000多家商超和多个一、二级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5亿元。今年4月,该公司注册成立湖北禾谱穗安农业公司,主营省内蔬菜基地直采业务。

第一次见到我,公司负责人李显平就皱起了眉头:“这品相没办法进超市,要先‘杀青’再挖,‘分级’包装再卖。”

“杀青”即收获前,将叶片割除或压倒,提高养分和成熟度,减少脱皮现象。“分级”即按照大小、形状、表皮完整度等指标,分成不同等级,以实现优质优价。

按照李显平的要求办,能提高我的品质和卖相,但也会增加我的成本、减少我的产量。

农户担心亏钱,不愿改变。没了质量保证,李显平也不敢收。

眼看合作要成死结,云梦县主要负责人一锤定音:市场倒逼产业升级,要产量更要质量,要产品更要精品,政府有责任引导菜农改变老观念、融进大市场。

模式之变:

保险兜底敲开合作之门

要解死结,先要解农户的心结。

农业部门“以案说法”——

云梦白水湖藜蒿种植大户刘近星入驻首衡城卖藜蒿,起初总卖不过阳新藜蒿。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藜蒿粗细不均、叶子太多。于是,他请人给藜蒿分拣、整形,结果涨价还不愁销。

经销商试点示范——

今年3月,云梦城关镇白合花菜价格跌至0.2元一斤,菜农叫苦不迭。李显平让菜农给花菜套上网套,他按每斤0.6元的价格收购,30余万斤白合花菜销售一空。

“品相提升,身价大增。”农户们纷纷动心。

云梦县委、县政府趁机添把火,创新推出“保险+协会”保障机制,给农户和经销商吃下“定心丸”。

人寿财险公司为我定制价格保险,保险费240元/亩,县级财政补贴60%,农户承担40%;保险金额3000元/亩。

按照约定,从今年5月1日至6月15日,分三个时段约定我的目标价格与每亩产量,当我的市场均价低于目标价格时,按“(目标价-市场均价)×保险面积×约定每亩产量”进行赔付。

“每亩个人只出96元,就能得到3000元的保底收入。”农户不用担心亏本,只要用心把我种好,就能赚取更多利润。

目前,全县已有300余户种植大户投保,我的保障面积达到了5000亩。

农业部门还组织100余户种植大户、蔬菜经纪人为我成立协会,探索“协会+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实行良种供应、机械作业、病虫防控、技术指导、品牌销售“五统一”。

“目前,我们已与协会达成5000亩马铃薯订单销售协议。”李显平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质量和供应量了。

如今,云梦还建了20个乡村零工驿站,提供杀青、分拣、包装等技能培训服务,为我培养专业美容师。

效益之变:

分级销售单价跳涨45%

5月21日6时许,隔蒲潭镇大余村土豆田里,土豆收获机来回穿梭,将我从地里翻了出来。时至中午,村民将我装上电动三轮车,送到附近的集散地。

集散地也是分拣中心。20多位村民围着我“选美”:3两以上、形状好、无青头、表皮完整的为A级,每斤可卖0.85元,稍差一点的为B级,每斤0.7元,A级价格较统货售价跳涨45%。

当天下午,梳妆打扮后的我坐上大货车,来到30公里外的首衡城。

到了这里,我就不愁销了。次日凌晨,10多辆大货车将我送到沃尔玛、永辉等各大商超的湖北总仓,再分发到各地超市,赶在第3天中午端上市民的餐桌。

虽然我有幸闯进高端市场,但跟北方的“高富帅”兄弟相比,我还是有点自惭形秽——

在首衡城马铃薯销售区,档口多达几十个,卖的基本是河南和山东来的土豆兄弟,个个重达3两以上,身材均匀圆润,皮肤淡黄发亮。山东兄弟还套上了网袋,跟精品水果似的,一斤能卖1.2元。

相比之下,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好在政府、农户、首衡城及其商户正在同向发力。

协会明确,明年全面推行杀青、分级等管理技术和销售模式,让我口感更好、模样更俏。

李显平表示,禾谱穗安农业公司愿意探索保护价收购,保证种植户利益。该公司还与云梦县签订了1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框架协议。

首衡城开设了云梦县蔬菜专区,吸引10家企业入驻,开设档口35个,落实优进优出、集采集配等优惠政策,力争把“云梦蔬菜”提升至“省级品牌”。

云梦县政府在多地建设分拣中心、冷链物流中心,还计划拿出1000万元引导资金,推进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发展设施农业和数字农业;流转土地1万亩,建成蔬菜标准化基地2.3万亩。

从路边摊到大商超,从“土疙瘩”变身“金豆豆”,我的逆袭故事才刚刚开始。听说孝感市与云梦县正在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对接首衡城力度,说不定明年再来首衡城,我也能当上“顶流”呢!


“首衡标准”让孝昌水果身价倍增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陈峥嵘 李林 高玉峰

孝昌县丰山镇的桃园里,桃子压弯了枝头。

刘朋春一点也不慌——自从去年搭上了孝感首衡城这趟“快车”,她再也不用为桃子销路发愁了。

刘朋春家有40多亩果园,种着毛桃、黄桃、血桃、冬桃等品种。往年,她和其他桃农一样,桃子熟了就摘下来,一筐一筐地背到路边,等着过路人来买。一旦滞销,要么亏本卖,要么看着桃子烂。

孝昌丰山的桃子很受消费者喜爱,也受到孝感首衡城商户青睐。(孝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孝昌丰山镇桃产业全国闻名,当地培育和引进了血桃、蟠桃、黄桃等76个名优新品种,拥有七仙红桃园等20多家桃产业市场主体,还形成了七仙红桃产业品牌行业体系标准。

首衡城衡俊源果品老板敖玉光,经营桃、李水果多年。去年桃子上市前,她到孝昌丰山对接,发现那里的桃子品质不错,但管理和包装粗放,果农舍不得疏果,导致桃子个头和色泽不一,口感也有差异;采摘打包时,没有分级,售价很低。

“要进首衡城市场,这些问题都得改。”敖玉光手把手指导果农使用专用量果圈,按果径大小分级打包,调整入箱摆放方法。冬季田间管理、春季疏果整枝,敖玉光与基地保持联系,送去标准化生产理念。

凌晨3点顶着头灯采摘,5点多运到首衡城,11点前运往省内外的二级批发市场和商超。市场大、周转快、价格涨起来,果农抢着给敖玉光供货。去年,衡俊源果品累计销售孝昌桃子300余吨。

同样搭上首衡城“快车”的,还有孝感市韵鹤生态农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葡萄。该公司在首衡城租了两个档口,去年6月,主打品种阳光玫瑰葡萄一开园就运到市场试水,起初反响欠佳。

“我们的葡萄品质不差,但包装太土气。”负责人刘建英在市场转一圈就发现了问题。他们立即从云南请来专业包装师,学习使用纸托定型、金丝点缀等技巧。

去年,首衡城韵鹤档口销售葡萄30余万斤,占基地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今年在首衡城的销量要翻番!”望着即将成熟的葡萄,刘建英信心满满。


孝南小香葱乘“首衡快车”远销喀什

湖北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采收双孢菇,准备发往孝感首衡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项梦莹 祝丽平

拔葱、分拣、打捆、清洗、包装……5月21日清晨5点,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白湖社区的田垄间已飘起葱香,村民们一套行云流水的工序后,一捆捆新鲜的小香葱被快速装车,不到1个小时就到达首衡城。

依托首衡城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日均20吨的肖港小香葱,最多72小时即可在新疆喀什的餐桌上散发清香。

“以前我要自己跑销路、找市场,全国各地发货,现在通过首衡城多少量都销得出去。”深耕蔬菜行业30余载的万兵东,既是肖港小香葱产业的带头人,也是首衡城的蔬菜商户。

首衡集团蔬菜基地采用“以销定产”模式,指导万兵东灵活调整种植计划。小米葱、耐热葱、耐寒葱等5个品种轮番种植,四季接力。其中,首次试种成功的云南“小米黑”,打破本地品种的季节限制,实现四季不间断采收,提升了肖港小香葱的竞争力。

采收完毕后,葱香还未散尽,几名工人已开着满载农家肥的货车进入基地。

基地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标准化生产,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提供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专业支持,推广节水灌溉、绿色防控技术,并搭配农家肥、鸡粪等有机肥。精心呵护下,小香葱45至50天便可采收一茬,亩产稳定在3吨。

800亩小香葱基地里,有250多亩曾是撂荒地。“对接首衡城后,撂荒地成了小香葱的核心产区。”肖港镇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凤杰掰着手指算增收账,基地每天雇请100多名农村留守老人,他们人均日收入100元。

展望未来,万兵东计划将小香葱种植面积扩至2000亩,还要新建冷库,发展净菜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记者手记

破解农产品 “价值实现难”

□ 方桐

农产品“价值实现难”,是孝感乃至全省农业发展的痛点与难题。

在孝感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产品多数以初级原料的形式外销,在低端市场靠打价格战求生存,导致产品附加值低、议价能力弱。

首衡城的进驻,为孝感农产品向外突围、向上跃升提供了大好机遇。

孝感市委、市政府从长远谋划、从眼前着手,大力推进首衡城基地对接行动,督促各地抢抓机遇,让市场倒逼产业升级。

然而,这个机遇并非唾手可得,由于存在观念、标准、品质等多方面的差距,需要政府、首衡城、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合作、同向发力。

农业经营主体要摒弃“小富即安”的思想,拿出革旧从新的魄力,甚至是破釜沉舟的勇气变中寻机;

首衡城要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的业务指导和市场信息,助力他们优选种植品种、优化管理和销售模式;

政府部门要积极联合企业,共同建立大数据分析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农户及时制定种植计划,真正做到“市场缺什么、孝感种什么”。

一位孝感农业干部的话发人深省:“市场是最好的大学。教会农民读懂市场,比直接给补贴更重要。”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孝南已授予“首衡城合作基地”标牌5家,实施专属化、特色化基地打造;安陆在首衡城开设“涢供优品”店,打通农产品产销渠道;汉川莲藕借助“首衡快车”进入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产品溢价水平显著提升;应城汤池甲鱼“游”进首衡城水产商行,提升了市场覆盖面与占有率;大悟8家商户入驻首衡城,今年头4个月已对接茶叶、稻谷、花生基地1.8万亩,带动3600余户农户增收。

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孝感农产品正从“大路货”向“精品货”转身,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责任编辑:陈峥嵘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