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村”游金南漳,荆山深处有“桃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6-23 17:08:04
夏至临 避暑行

“中国天然氧吧”欢迎您

今天小布带您探访

“荆山小桃源”

南漳县东巩镇上泉坪村


乡村名片

泉坪村位于东巩镇腹地,250省道穿村而过,村域总面积33.6平方公里。该村山清水秀,泉流众多,土地肥沃,旱涝保收,被称为“荆山小桃源”。

近年来,该村与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探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水稻种植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村发展有机水稻种植,形成集聚效应。

从南漳驱车出发,穿越八百里金南漳的群山叠翠,沿着茅坪河蜿蜒而上。突然,一束光划破东巩镇春秋寨的云雾,眼前豁然开朗——两侧高高的山峰下,一片碧浪映入视野,白墙灰瓦的村落如明珠镶嵌,茅坪河如翡翠丝带缠绕田间,形成一幅色彩明亮的油画。这就是被当地人称为“荆山小桃源”的上泉坪村。

“我们这里是被茅坪河滋养的冲积平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上泉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守奎说,村里的土地表层黑土肥沃如膏,底层沙质透水性强,山泉水冬暖夏凉,使得水稻生长周期长达180天,较平原地区多出30余天。

2015年,省农科院的检测数据显示,该村土壤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灌溉水pH值稳定在7.2—7.5之间。

好山好水引来好产业。2015年底,家住南漳县城关镇的赵青,来到上泉坪村创立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80亩土地,开启了稻米种植的创业之路。

不施化肥、不用农药……多年来,赵青选用优质高端的水稻品种,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制剂替代农药,并通过休耕、种植绿肥等方式来提升地力,严格按照有机种植标准,带领全村发展有机水稻种植。

在合作社门前的稻田里,上泉坪村四组村民张继华正在水田查看秧苗长势。他说,合作社推行的水稻旱育秧技术,可以提升秧苗存活率,还能保障秧苗品质,促进高产。加入合作社后,他家的收入一年年增加,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绿色秧苗,还有忙碌的村民,勾画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农耕图。

赵青的丈夫陈磊介绍,南漳县被誉为“中国古山寨文化之乡”,上泉坪村的张家寨成功跻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

在陈磊的带领下,我们从一户张姓人家的老宅屋场出发,穿过青翠的竹林与茂密的树木,开始向张家寨进发。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向上攀登,随着无人机升空,在一片树林间,错落有致的石屋出现在画面里,石屋沿着山脊,绵延约300米直至隐匿于苍翠的树林。

张家寨依山势而建,三面绝壁,仅西侧与远山相连,山的刃脊上有两处石头垒砌的哨楼,地势险要。

无人机低飞,张家寨更多的细节展现出来:一条宽敞的廊道,巧妙地将寨内石屋划分为南城和北城。多间房屋的屋面墙、精致的过桥以及门楣都保存完好。每隔几间房屋,便能看到一座巍峨的哨楼或门楼。寨子的起点和终点,屹立着两座两层的城楼,彰显着这座山寨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

“与东巩镇的廖家寨、闫家寨、春秋寨共同构成战略布局。”闫守奎说,张家寨作为典型的兵寨,为保护地方百姓、抵御外敌入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选址、设计、规模等方面,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对话赵青:争取让稻米“论克卖”

近年来,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尝试种植彩色水稻,开发出1.4万平方米彩色景观稻,按照品种、颜色布局插秧,发展农业观光。

2021年,合作社种出“一面党旗”图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种出“天安门城楼”图案,吸引游客打卡观赏。


“低GI,富含多种粗纤维,对肠胃健康有益。”合作社理事长赵青拿起一款低脂、低卡黑糯米粽介绍说,这是新开发的品种,除此之外,近年来研发的低糖大米、黑米茶、黑甜玉米等食品,深受市场欢迎。

新产品的研发思路源于一次外出考察。赵青回忆,在一次外出考察中发现有机绿色水稻被做成养生茶、面膜等产品,稻米实现了“论克卖”,附加值大大提升。

看着这些新产品,赵青陷入沉思:“要想办法对产品进行创新研发,争取让上泉坪村的稻米也能‘论克卖’。”

说干就干,赵青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购置了烘干设备、仓储设备、加工设备、半自动包装设备,新建了厂房、晒场和冷藏保鲜库。

2017年11月,赵青依托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襄阳田园乐活米业有限公司,形成合作社负责基地生产、公司负责品牌营销和科技研发的协作模式。

为得到专业技术支持,赵青主动与湖北省农科院、武汉轻工大学、襄阳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对接,引进“玉针香”“鄂香二号”等品种,逐步替代原有的品种。

经过不懈努力,赵青带领的团队陆续研发出低糖米、黑米茶、寨子米酒等新产品。目前,已推出茶、酒、油、粽子、预制米饭等五大类70余种深加工产品。

“我们现在有4个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赵青说,目前,产品已经从传统品类到礼盒包装、时尚易拉罐、低糖功能米、富营养黑红米、用来观赏的彩色稻米、泡着喝的米茶等,实现了多元发展。

在合作社的厂房里,记者看到,一楼已经腾空,相关设备正在安装调试。赵青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着重推进项目创新:一个是“低GI+低谷物蛋白”“双低”功能性水稻新品种研发与示范;另一个是创新推出“高纤维方便米饭”,既保留传统米饭的口感,又大幅提升营养价值,契合当下快节奏生活对便捷与健康的需求。

“眼下,我们正在和浙江省农科院专家对接,推进有机大米精华提取物研发化妆品项目。”赵青说,有机大米没有农药残留,富含各类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在皮肤保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力争‘吃干榨尽’一粒谷,‘接二连三’增效益。”赵青说,下一步,争取每年推出一到两个新产品,早日把稻米产业链做大做强。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襄阳日报 南漳融媒)


责任编辑:罗雨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