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珍档探秘③ | 黄石五大厂矿的诞生与革命运动的兴起
湖北日报 2025-06-22 11:23:37


张之洞“新政”之下,湖北发展如火如荼,黄石地区开启近现代工业历程,五大厂矿相继崛起。其中,大冶钢铁厂的兴建奠定了黄石地区“钢铁摇篮”地位,其他厂矿又是如何诞生?它们为黄石工业格局的形成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筹建粤汉铁路,需要大量水泥,洋务派重臣张之洞希望趁此机会促进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他一方面面向全国公开招商,另一方面派员各处考察,最终在湖北黄石地区找到了上佳的水泥原料。1907年,著名实业家程祖福接受招商,开始承办大冶湖北水泥厂。

当时,为了能够生产出高质量水泥,程祖福用多方筹集到的42万两白银,购得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两条日产200吨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1909年,大冶湖北水泥厂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二家商办水泥厂。

由于产品质量优良,大冶湖北水泥厂生产的“宝塔牌”水泥先后获得南洋劝业会头等金奖、意大利世界博览会“最优等奖牌产品”、美国巴拿马赛会一等奖、上海商品陈列第三次展览会最优奖等多项国际荣誉。此后,这家水泥厂历经变迁,最终定名为“华新”(华新历史沿革:1907年,创办大冶湖北水泥厂;1914年,改名华记湖北水泥厂;1940年,迁往湖南,改称华中水泥厂;1943年,昆明水泥厂和华中水泥厂合并成立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946年,华新选址黄石枫叶山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华新因产能领先,被毛主席称为“远东第一”)。作为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今天的华新已经在黄石成功蜕变,旧厂房、旧设备等成为华新百年荣光的重要见证。

在构成早期黄石经济骨架的五大厂矿中,除了钢铁和水泥外,煤矿企业便有两家,其中之一是源华煤矿。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成立湖北铁政局,为解决炼铁燃料,在大冶设立煤矿局,鼓励兴办民营煤矿。1909年,大冶人周孚在石灰窑桐梓堡成立富源煤矿。1916年,武汉人徐瀛洲与德国人拉卜葛满又在黄荆山北麓黄思湾创办富华煤矿,为黄石地区煤矿事业的建设和运营奠定了基础。1936年,富源、富华煤矿合并,定名为大冶源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原煤达20万吨,成为当时国家重要煤矿之一。

除了源华煤矿,黄石五大厂矿中还有一家煤矿企业——利华煤矿(利华煤矿历史沿革:1924年,创办大冶利华煤矿;1927年,定名为湖北大冶利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52 年,湖北大冶利华煤矿公司与大冶源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合并,统称为大冶源华煤矿,后又改称鄂冶矿务局;1984年,恢复源华煤矿之名;1994年,停产)。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家企业为了运煤,创造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奇迹!

1924年,正值民营煤企在黄石地区兴盛发展,土生土长的大冶人柯润时嗅到了商机,在石灰窑黄荆山南麓柯家湾创办利华煤矿。但因集资过少,煤矿运营困难。1927年,冶金专家王季良受邀入股,并接收矿权。为打通矿区到长江码头的运煤通道,王季良于1929年12月提出建设一条翻越黄荆山的高空索道。此后,经过一系列勘察准备,索道于1933年开工建设。1934年,全长4500米的索道正式开运,成为中国第一条翻越高山的架空索道,展现了黄石地区煤矿企业的发展实力。

钢铁、水泥、煤矿等企业的全面发展,需要电力工业的支撑。黄石五大厂矿之一的大冶电厂,正是在其他四大厂矿自备电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大冶钢铁厂最先开展电力建设。

1920年,大冶钢铁厂开始组建安装2台机组容量为150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并于1922年正式发电。此后,大冶铁厂、富源煤矿等企业都开始自建供电设施,为黄石地区打下了电力基础。1945年,统筹整个地区电力资源的大冶电厂筹备处成立,黄石电力工业体系由此初具雏形。(黄石电厂历史沿革:1945年,成立大冶电厂筹备处,修复在大冶铁厂所建成的发电所并更名为大冶电厂;1947年,鄂南电力有限公司成立,大冶电厂成为其下属企业;1950年,大冶电厂新厂建成发电。)

五大厂矿的诞生,奠定了黄石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也为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就在各大厂矿崛起发展的同时,黄石地区的革命星火也开始熊熊燃烧。

1922年,林育英在大冶钢铁厂建立了黄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大冶钢铁厂组,黄石地区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7年,贺龙带领部队在湖北水泥厂整军,后南下参加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时期,彭德怀在大冶刘仁八组建红三军团,有“小莫斯科”之称的龙港成为鄂东南革命的中心,整个黄石地区也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心之一;同一时期,有中国“保尔·柯察金”美誉的吴运铎在源华煤矿工作8年,打下了成为军工专家的技术基础;解放前夕,五大厂矿工人开展护厂护矿斗争,迎接解放军,完整守护了当地深厚的工业资源,使黄石得以迅速成为新中国的工业粮仓。

黄石五大厂矿的诞生,奠定了黄石地区的工业基础,推动着黄石钢铁、水泥等技术进步并促进产业聚集,带动相关产业链兴起,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同时,这些企业的创办,吸引了大批产业工人和商户进入黄石地区,城市雏形开始出现,极大助力了地方发展。这些厂矿见证了黄石工业发展历程,承载几代人的工业记忆和工业精神,为黄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并发挥重要价值,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萌芽走向发展,是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早期工矿区,这里也是无产阶级诞生地之一,从这里走出了很多优秀的革命家,为中国革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冶钢铁厂、华新水泥厂、源华煤矿、利华煤矿、大冶电厂五大厂矿的诞生,加快了区域城市化进程,使黄石地区迅速成为湖北重要的工矿特区,大量民族企业家、技术人才来到黄石地区工作生活。到1949年,在以原石灰窑、黄石港两镇为基础的辖区户籍人口中,黄石地区工业人口的比例显著提高,极大推动了黄石近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扫码观看《珍档探秘》

扫码关注黄石档案视频号

(作者 黄石市档案馆 李晓莉)

责任编辑:肖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