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杨杰 王艳芬)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整合多方资源,扎实推进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建设,恩施市七里坪街道阳鹊坝村锚定“五好两宜”(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经营好、乡风好、宜居宜业)目标,实现从环境脏乱到景美民富的蝶变,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协同治理格局
自2024年6月被确定为“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村居后,阳鹊坝村构建“党工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农户”五级组织体系,创新“党建+协商”治理模式。村“两委”牵头组建由政协委员、驻村工作队、党员代表等多方力量参与的攻坚专班,划分2个责任片区,严格落实“驻村领导包村、驻组干部包片、干部包户”三级包保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五级组织体系与三级包保责任制的有机结合,为和美乡村建设筑牢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违建拆除工作中,党员黄长富率先拆除自家棚子,带头示范,并逐户开展政策宣讲,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参与。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村民参与率从不足40%提升至98%,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创新联动机制,凝聚建设强大合力
阳鹊坝村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财政部门与政协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政协依托委员工作室,联合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组织政协委员、致富能手、村民代表等围绕“五好两宜”项目开展专题协商12次。财政工作人员结合政策,现场对项目资金预算、使用规范等进行解读,确保项目资金合理规划、有效使用。同时,通过召开32场屋场会、院坝会,覆盖群众400余人次,收集并解决各类矛盾问题68件,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
针对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土地流转纠纷等难点问题,政协委员联合财政工作人员通过“田间调解会”,在生产一线开展调解工作,成功促成12户村民达成协议。同时,村委青年党员自编通俗易懂的政策宣讲顺口溜,以接地气的方式推动政策落实,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在协商联动机制推动下,村民主动提出利用废弃石磨、农具打造特色庭院的建议,带动周边8户建成“土家田园风”特色院落,实现群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建设者”的转变。
三、深化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家园
财政部门围绕“五好两宜”建设目标,科学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为阳鹊坝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坚实资金保障。阳鹊坝村统筹推进“清洁家园”行动与“五好两宜”项目建设,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拆除违建棚房8处,清理杂物10余吨,整治违建钢架棚、乱堆乱放等问题120处,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打造“小花园”“小菜园”等特色庭院景观,同步推进河道清淤保洁工作,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系统性整治,村庄面貌实现从“脏乱差”到“净齐美”的根本性转变,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四、推进产旅融合,增强乡村发展动能
财政部门紧扣阳鹊坝村农旅融合发展需求,以精准化资金配置推动产业项目落地见效。通过建立涉农资金整合池,将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产业发展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跨部门资金打包统筹,为项目提供坚实保障。在此基础上,阳鹊坝村立足环境整治成果,深入挖掘乡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利用闲置土地规划建设亲子乐园,配套建设停车场、健身步道和人工湿地等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功能。依托60亩桑葚采摘园等特色农业项目,开发田园采摘、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同时,财政资金的精准支持有效撬动社会资源,成功引导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培育特色民宿、茶艺体验等多元业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拓展产业业态,阳鹊坝村逐步构建起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旅融合发展模式,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阳鹊坝村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创新联动机制、深化环境整治、推进产旅融合,走出了一条乡村美、产业兴、群众富的和美乡村建设之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