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鱼木寨里的文化盛宴:一场穿越时空的相遇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6-19 14:27:04

暮色为鱼木寨的青石板路镀上一层暖黄色时,鱼木寨归耕园里的红灯笼次第亮起。这座隐匿于鄂渝交界的古老山寨仙居,此刻正以最热烈的姿态,迎接远方而来的企业家团队。归耕园主人王晓林夫妻精心策划的文化盛宴,将土家千年的烟火与川剧百年的精粹,编织成一幅绚丽的民俗长卷。

寨楼前的空地上,喧天的锣鼓声骤然响起。彩龙腾空而起,土家汉子们踏着铿锵的鼓点,在暮色中舞动出万千气象。龙头高昂,龙须飞扬,龙身如行云流水般穿梭腾跃,鳞甲在夕阳余晖里折射出细碎的金光。相传鱼木寨的舞龙已有数百年历史,每一个腾挪翻转都暗含着土家人对风调雨顺的祈愿。企业家们的目光被牢牢吸引,有人忍不住举起手机拍摄,却又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索性放下设备,全情投入这场视觉狂欢。


移步归耕园,竹影摇曳间,国家非遗传承人谭琴一袭靛蓝印花裙,手持彩绸折扇,清亮的土家灯歌在庭院流淌。“正月里来是新年啰喂妹娃我去拜年……”歌声婉转如山中清泉,既有土家山歌的质朴奔放,又透着灯歌特有的俏皮灵动。她身后的鱼木寨楼及树林在光影中若隐若现,与歌声里描绘的土家情景相映成趣。这种起源于农耕生活的民间艺术,曾是土家人劳作间隙的欢乐调剂,如今在谭琴的演绎下,让远道而来的客人触摸到了寨子里最鲜活的文化脉搏。

正当众人沉醉于歌声时,一阵激昂的川剧锣鼓声打破宁静。83岁的老艺术家陈茂菊身着华丽戏服,踏着台步缓缓登场。她手中折扇轻挥,眉眼间尽是戏韵。忽而一声高亢的唱腔响起,眨眼间,那张绘着精致脸谱的面庞已换成另一副色彩斑斓的面孔。变脸绝活引得满堂惊呼,企业家们纷纷起身鼓掌。鱼木寨虽地处湖北,却因毗邻川渝,百年间吸纳了川剧文化的精髓。陈茂菊的表演,恰似一座文化的桥梁,让客人们领略到这片土地多元交融的独特魅力。

丰盛的土家宴席在热烈的氛围中开席。“土家宴席”的奇特气息混着苞谷酒的醇香,弥漫在整个院落。身着民族服饰的土家姑娘,捧着牛角杯唱起热情的敬酒歌:“远方的客人你莫走,喝碗米酒再回头……要喝你就喝,不喝我就打个眼眼灌。”企业家们笑着坐在一长串的酒筒之下,学着用土家礼节尽情豪饮。席间,土家姑娘们又唱起了土家山民歌,将土家文化和鱼木寨的传奇故事唱得荡气回肠——那是关于古人“得鱼而木动”的建寨传说,是石工世家雕刻寨楼及寨内各地石刻的匠心传承,更是一代代土家人守护家园的坚韧精神。

夜幕降临,篝火在寨楼前的归耕园内熊熊燃起。土家汉子和姑娘们拉起企业家的手,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单摆左,双摆右,脚步跟着鼓点走”,在欢快的节奏中,大家忘记了身份与地域的差异,一同沉浸在这片欢乐的海洋。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笑脸,也照亮了鱼木寨古老的寨墙。这些用青石堆砌的建筑,历经数百年风雨,此刻正见证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思维的奇妙碰撞。

“太震撼了!这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次直击心灵的文化对话。”一位企业家感慨道。的确,王晓林夫妻精心策划的这场文化盛宴,让鱼木寨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而是成为了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样本。当企业家们带着满身的欢乐与感动踏上归途时,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对鱼木寨的美好回忆,更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与传承的使命感。这场穿越时空的相遇,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文化之花。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陈小林 江汉)


责任编辑:向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