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头版头条、头版倒头……湖北日报头版5天3次刊发随州报道
湖北日报 2025-04-22 18:31:53

4月18日至22日5天时间,随州相关新闻报道3次登上湖北日报头版!

其中,《“朋友圈”扩至130个国家和地区 随州专汽跨国建厂邀约不断》于4月21日登上湖北日报头版头条;《中国智慧 世界贡献 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于4月18日登上湖北日报头版倒头条,《千年银杏谷崛起高端民宿群》4月22日登上头版倒头条。

下面一起看看随州这三篇头版报道的具体内容吧。

一、4月21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随州专汽的报道

“朋友圈”扩至130个国家和地区

随州专汽跨国建厂邀约不断

湖北日报记者 董凤龙 通讯员 童琳 刘诗诗 周烨

“中国制造,棒!随州专汽,牛!”最近,巴基斯坦汽车销售商穆罕默德·拉希姆·贾法尔(音译,下称“贾法尔”)拍摄了一则短视频发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引发网友围观。

贾法尔与凯力专汽的故事,是随州专汽在海外爆火的一个缩影。

随州市商务局介绍,2024年,随州专汽及零部件出口突破3亿美元,与2023年相比实现翻番。1至3月随州市专汽及零部件出口6亿元,同比增长107%。如今,随州专汽的“朋友圈”扩大至130个国家和地区。

初次合作后,巴基斯坦销售商用订单点赞——

“去年买了100台,今年要买500台”

“好多机器人,我感到相当震撼!”2024年底,贾法尔从巴基斯坦来到随州,立即被湖北凯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震惊到了。他原以为,随州专汽跟他们当地一样是作坊式生产,没想到全是自动化生产线。

贾法尔来随州考察时,已经与凯力专汽合作半年多了。

2023年年底,凯力专汽成立海外事业部,在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谷歌等国际平台上开设店铺、投放广告,正式进军国际市场。

2024年3月,从事汽车贸易的巴基斯坦人贾法尔,在阿里巴巴平台上注意到了凯力专汽的信息,和凯力联系上了。

“我的主要销售市场是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当地的中重卡车几乎都是欧美日本的二手车,最近几年中国车进入市场后,当地都比较认可。”贾法尔介绍,这也是他重点寻找中国专汽客户的原因。

双方在网上进行了4个月的沟通洽谈后,终于签订了第一批订单。9月份,凯力专汽首批6台垃圾自卸车和扫路车出口到了沙特。

“沙特客户对凯力的产品很满意,很快就提出要继续购买。”贾法尔称,2024年底来随州考察后,与凯力专汽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巴基斯坦和沙特市场。“去年超过了100台,今年,我们的购买量会突破500台。”

今年2月,20多台高空作业车、垃圾车、自卸车从凯力专汽发往阿塞拜疆。该客户也是从互联网上联系到凯力建立的合作关系。去年,他们在凯力专汽采购100余台各类专汽,价值约200万美元。

“外贸出口的突破,除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先进的生产工艺、专业的销售人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也十分关键。”凯力专汽总经理梁俊说,2024年凯力专汽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2025年将继续加快“走出去”步伐,力争出口突破4000万美元。

从1台到300台,澳大利亚销售商十年之约的背后——

“随州产的半挂车满足了当地市场需求”

2012年秋季广交会上,随州专汽企业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展位前,来了一位澳大利亚籍华人邓先生(化名),他手里拿着一辆欧洲生产的半挂车照片,向重汽华威咨询能不能生产。

“这和我们的半挂车很像,我们可以重新设计改造。”重汽华威总经理陈勇在仔细看了图片后,回复邓先生。

广交会一结束,陈勇就给邓先生订好机票,邀请他到随州工厂考察。在一番考察洽谈后,经过设计、试制,最终量产,该车型成功进入澳大利亚特种半挂车市场。

邓先生在澳大利亚从事汽车销售行业,但当时规模不大,合作当年只订制了1台车,前几年也只是每年三五台。但重汽华威很重视澳大利亚市场的开拓,高标准生产邓先生的订单。

“我们从生意伙伴变成了很好的朋友。”邓先生说,几年交道打下来,感受到了随州专汽在技术、生产、营销方面都是一流的,尤其是感觉到重汽华威是讲诚信的企业,合作起来很放心。

2024年,重汽华威通过邓先生的公司出口澳大利亚的半挂车已经达到300台。

“随州专汽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很好地满足了澳大利亚本地市场的需求。”如今,邓先生的公司也已经成长为澳大利亚最具规模的中国产半挂经销商之一。

陈勇介绍,近年来,来自重汽华威的工程车、半挂车,跟着央企修路、建桥的脚步,已成功打入中东、东欧、东南亚、非洲、大洋洲等地区。去年,公司出口自卸车、载货车、牵引车、环卫车等各类专汽6000余台。

海外建厂,哈萨克斯坦方项目负责人很急切——

“感谢帮我们建专汽工厂,期待项目早日实施”

“感谢你们帮我们建专汽工厂,我们期待项目的早日实施,需要加快步伐。”4月8日,湖北程力集团哈萨克斯坦工厂项目推进群时,哈方项目负责人说道。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汽车市场,程力集团则是随州规模最大的专汽企业。

“程力集团不仅车型覆盖广泛,质量和价格也很合适。我们经过充分调研,最后选定了程力。”哈方项目负责人说,以前主要是进口整车,现在要和程力深度合作,建设属于自己的专汽工厂。

3月初,哈萨克斯坦合作方来到程力汽车集团,与程力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在哈建设KD(英文Knockdown缩写,散件组装)工厂,从事环卫垃圾车、消防车、救护车、随车吊的生产。

程力集团在海外建KD工厂,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程力生产的汽车散件,拿到国外去组装。相较于整车出口,KD出口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享受当地政府政策支持与关税优惠,同时还能带动当地汽车产业发展。

2024年,程力集团专汽出口近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50%以上。但对程力集团来说,海外建工厂是实现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与哈萨克斯坦KD工厂同步推进的,还有程力集团马来西亚KD工厂,除了传统燃油车,还有新能源专汽的生产组装。

“以前我们主要用日系和欧系车,现在中国的新能源车发展很快,我们对与程力的合作充满期待。”马方项目负责人介绍,“程力不仅为我们带来先进的专汽技术和产品,更将促进我们汽车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加速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市场的转变。”

程力集团董事长程阿罗表示,海外KD工厂的建设,意味着程力能够在当地进行更为灵活的本地化生产,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为公司带来更大的订单和更好的效益,提高随州专汽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们重点做好‘走出去’和‘引进来’,以促进随州专汽开拓国际市场。”随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州市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聚焦政策、服务、通关、退税等对外贸易环节,协同联动、多维发力,帮助出口企业降本增效。未来将继续组织专汽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协助企业海外建厂。同时,邀请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外华人商会、经贸组织来随州,努力构建外贸出口“高速公路”,推动随州专汽乘风出海。

二、4月18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倒头和两个整版刊发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的报道

中国智慧 世界贡献

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

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八批《世界记忆(国际)名录》,《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填补我省在此领域的空白。

随州曾侯乙编钟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数量最多、音乐性能最好的青铜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墓主是曾国一位名“乙”的国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海冰

4月17日,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第八批《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这套举世闻名的音乐文物何以入选“世界记忆”,成为又一张亮丽的中国文化名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3755字铭文改写世界音乐史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年代距今约24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出士青铜编钟,是全球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为国务院整止出境的一级文物。

“曾侯乙编钟入围《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最为珍贵之处,在于其以青铜器作为载体,以铭文和声音互证的方式,二者共存一体,构成了迄今所知公元前5世纪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有声文献。”曾参与曾侯乙墓发掘并长期从事考古研究的北京知名专家冯光生介绍,这份档案文献遗产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是人类音乐史上的奇迹。

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前,我国浩瀚的古文献中尚没有一部真正的音乐理论专著,曾侯乙编钟铭文是目前所见唯一的中国先秦宫廷乐律文献。这些铭文突破以前所有出土青铜器铭文的范式,分布在钟体、钟架、挂件上的共3755字,不仅记载了曾国的乐律体系,还包括当时周、楚、晋、齐、申等国的律名,涉及长江、黄河流域的多个诸侯国,是一部先秦宫廷音乐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总结。

曾侯乙编钟是数千年青铜乐钟经验和技术的总结,可谓中国先奏礼乐文明与古代青铜铸造技艺的巅峰。”冯光生表示,这部先秦官方乐律文献为中国出土金文中所仅见所记录的28个律名,有三分之二在典籍中失传,大量失传的音乐知识和实践因其被发现得以重新认知,其专业性远远超出了传世文献的记载。

全套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铜木结构钟架上,音色优美、层次丰富、音域宽广,可跨五个半八度,十二律齐备,仅次于现代的钢琴,却比钢琴的出现早2100多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打破了我国古代只有“五声音阶”之说,让长期以来认为中国“七声音阶”系从希腊传入的论断不攻自破,从而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出土地,一场刁钻的“大考”

当年曾侯乙墓发掘中,为全面采集编钟信息,进一步认识、研究、传播,考古工地指挥部决定:举办一场曾侯乙编钟音乐会。

1978年8月1日,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在随州一个部队礼堂拉开帷幕。

这其实是一场刁钻的“大考”“音乐专家们对演奏曲目精挑细选,包含了古今中外代表曲目。”冯光生回忆。

第一首,是人们最熟悉的《东方红》,响亮的钟声和清晰的旋律直入人心,引起强烈共鸣。随后,专家们成功演奏了古曲《楚商》、《国际歌》、美国电影插曲《一路平安》、中国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浏阳河》等。金声玉振,约2400年前的礼乐重器演奏现代音乐,一样优美动听。

曾侯乙编钟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

冯光生说,这得益于它们普遍具有“一钟双音”的声音特征。“敲击单个编钟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两个完全不同的音,且两个音之间相差3度。

”古时工匠能通过耳测听不断打磨钟坯内壁,调整厚薄,改变音高,追求音色,从而形成完美的乐音体系,这说明先秦时期已经具备高超的音乐水准和丰富的音乐内容。

这场音乐会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向全国、全世界传播,引起轰动。

从一出土,曾侯乙编钟就赢得了世界乐迷的喜爱。

“音乐万岁!” 帕瓦罗蒂动情应和

1979年9月,曾侯乙编钟进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一些海外华人有机会回到祖国,他们纷纷来到展厅一睹风采。

此时,国家文物局已着手组织复制编钟、复原编,至1983年初正式完成,并出国演奏。

“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每天都有上十场演出,人流络绎不绝。冯光生回忆,早春时节,天气犹寒,但场外时常排着长队,最多的一天观众达到了1万人!

在音乐之城德国科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东方古老乐器的风采,音乐家、音乐爱好者都被编钟的魅力深深感染,非常热情。

在美国波士顿,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到排练现场探望演奏人员,兴奋地交流,聆听演奏。

在北京,著名意大利音乐家帕瓦罗蒂慕名而来。在演奏他的代表作《我的太阳》时,他情不自禁地应和旋律,感慨“音乐万岁!”

世界上所有爱好音乐的人,都会喜欢、赞叹编钟。“曾侯乙编钟出士47年来,人们更多地是从体量、数量、工艺、装饰、声音等角度赞美它。此次入围《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是从档案文献的角度聚焦这份珍贵遗产的内涵-一复杂的音乐数理关系和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是人类的智慧之光、精神之光。”冯光生感叹,“这部公元前5世纪的有声乐律经典,是跨民族、跨国界的遗产,是中国智慧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这是当今人类的共识。”

曾侯乙编钟一直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每年,有近500万海内外观众来武汉一睹其芳容。

作为中华礼乐文明的重要标识,近年来,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频频亮相大国外交舞台,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文化交流的金色名片。古老的编钟,仍在续写着今天的故事。

几代人的夙愿 近十年的求索

曾侯乙编钟“申报之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海冰

通讯员 艾海滨 赵文

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喜讯传来,我省申报单位相关负责人激动不已。

申报之路历时近十年,更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

随州曾侯乙编钟是在国家档案局的指导下,由湖北省档案局组织湖北省博物馆、随州市播鼓墩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申报,并得到了湖北省档案馆、随州市档案馆、随州市博物馆等单位的鼎力支持。其中,随州市播鼓墩文物保护中心是播鼓墩古墓群的专职管理机构,建有曾侯乙墓遗址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曾侯乙编钟的收藏与研究、保护、展示单位,负责曾侯乙编钟铭文的整理与学术研究,曾侯乙编钟一直陈列于此。

早在2016年10月,第十届国际音乐考古大会在湖北省博物馆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考古学者济济一堂。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介绍,大家了解了以曾侯乙编钟为代表的曾侯乙墓出土音乐文物及其反映的中国青铜时代音乐文化,充分探讨了曾侯乙编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可能性,大会通过《东湖宣言》,一致认为,曾侯乙编钟加入世界记忆名录当之无愧。

201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时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就曾侯乙编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提交建议案,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表示支持,由湖北省档案局具体实施,很快,在省政府、随州市政府积极支持下,申报之路正式开启。

2024年7月1日,联合国世界记忆项目名录分委会主席、荷兰国家图书馆典藏部主任扬博斯带领8名评委及专家交流团来汉,参观省博物馆,聆听观看编钟乐舞表演。交流团成员均表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编钟价值重大、载体独特,通过音乐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申报书上还看到,上海音乐学院萧梅教授、北京大学李零教授、英国皇家音乐学院Gabriele Rossi Rognoni教授以独立个人身份,支持了申报工作。

“曾侯乙编钟出土47年以来,湖北相关文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们,接力认知、研究、传播和复制编钟,这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结果。省委副秘书长高建舟说,“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将持续保护和展示好编钟文物,传承和发扬编钟文化,并将打造一条“编钟文化主题旅游线路让这张国际文化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一天“接待”两国元首

“孔子时代的音乐”被六亿人聆听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龚雪

通讯员 鲁黎

“约2400年前的中国乐器,演奏钢琴曲《欢乐颂》如此动听,不可思议!”“若有机会来学习编钟演奏,就太好了!”4月15日,一批在武汉的留学生相约省博物馆欣赏“千古绝响——曾侯乙编钟音乐会”,来自卢旺达、萨摩亚的留学生Mike Paul、马特Lino等人惊喜不已。

相比他们的幸运,更多外国友人是通过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仿制件的出访,领略到神奇的中国魅力。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6亿多人通过各种渠道领略了“孔子时代的音乐”及编钟乐舞的魅力。

编钟作为国之重器,古代一般在祭祀、典礼、宴飨等场合才会被奏响。如今,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仿制件频频亮相国际舞台,见证大国外交的高光时刻,在中埃建交60周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中俄建交75周年等重大场合被奏响。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负责人罗乐介绍,以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演奏为核心组建的编钟乐团,自1987年成立至今,随外事活动出访了美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引发广泛关注。

湖北省博物馆作为“国家文化客厅”,先后接待了数十位国家元首、政要,观看编钟表演并亲自拿起钟植敲响复制件,成为不少来访外国元首的“必修课”。2018年9月6日,该馆更是创下一天内接待两位外国元首的纪录,时任毛里塔尼亚总统、加蓬总统先后欣赏编钟表演。

“曾侯乙编钟不仅是珍贵音乐文献的载体,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辨。”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原副院长李幼平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单枚编钟‘一钟双音’,两音共存于一钟之上;整套编钟共65件,大小成编,和谐有序。其背后传递的是礼乐文化、中华文明‘美美与共’的理念。曾侯乙编钟成功入选“世界记忆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应然,必将让更多人听到和合之音’了解东方智慧。”

隐藏款铭文的秘密

2400年前就自带“国际性”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龚雪

“早在约2400年前,曾侯乙编钟面世之初即自带国际性”,体现了各诸侯国间密切的交流交融。”4月16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

时说。

自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编钟持续开展研究,涉及音乐、古文字、天文等诸多领域,相关研究不断刷新学界的认知。

方勤介绍,曾侯乙编钟铭文不仅记载了曾国的乐律体系,还记录了周、楚、晋、齐、中等国的律名。“这些铭文涉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多个诸侯国,见证了诸侯国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表明曾国应是当时南北文化交流的高地。”

全套编钟共65件,分3层8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下层正中位置悬挂的一件镈钟,不能发声,做工与其他钟也不同,方勤解释,这件钟不是用来敲击的,是楚王熊章为报答曾国营救其父楚昭王,赠予曾侯乙的。

曾侯乙墓种类丰富的音乐文物,出土时基本保持下葬的状态,排列有序,真实地再现了曾侯乙生前八音迭奏的盛大场景,其中,编钟、编磬常搭配使用,被称为金声玉振。方勤通过对不太被关注的“隐藏款铭文”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曾侯乙编钟的铭文标识了来自中原王朝的十二律体系,曾侯乙编磬的铭文则标识了楚国的十二律体系,且二者存在着相互借鉴。他说:“曾、楚两国相互融合,共同书写了长江中游地区青铜时代的辉煌,谱写了荆楚文化的重要篇章。”

“交流不只在今中国区域,出土文物表明当时的交流范围更广。”方勤举例介绍,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蜻蜓眼式料珠,推测为西方舶来品。

约2400年后,随着“孔子时代的音乐”“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千年回响——中国音乐文物展”等多个大展亮相美国华盛顿、旧金山及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地“曾楚故事”成为讲述荆楚文化、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曾侯乙编钟距今约2400年,出土47年

全套共65件,分3层8组悬挂

可跨五个半八度,十二律齐备,仅次于现代钢琴

所记录的28个律名,有三分之二此前失传

铭文共3755字

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出土青铜编钟,是全球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为国务院禁止出境的一级文物。

最为珍贵之处,在于其以青铜器作为载体,以铭文和声音互证的方式,二者共存一体,构迄今所知公元前五世纪世界范内唯一的有声文献。

这份档案文献遗产在全世界独一无是人类音乐史上的奇迹。

三、4月22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倒头刊发千年银杏谷崛起高端民宿群的报道

随州千年银杏谷崛起高端民宿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董凤龙 易雯

通讯员 张立 熊晓枝

人间四月天,随州曾都区洛阳镇千年银杏谷,铺展出了新的盛景。

散落林间的树屋、泊于岸边的船屋、与古银杏为邻的别墅、悠闲度假的游客……两年多来,裸心隐乡、大乐之野、斜阳耒筑、既见行旅等国内头部民宿纷纷落户,现代旅游度假区融入千年银杏谷的自然风光。

随州千年银杏谷高端民宿群的崛起,不仅让游客慢下来、留得住,还带动更多当地人回乡就业、创业,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富民之路。

高端民宿群让游客“留下来”

4月13日,周日。来自武汉的小游客乐乐一家入住千年银杏谷高端民宿大乐之野,他兴奋地跑来跑去,数着民宿里的银杏树。

“去年十一假期没能住进树屋,这次终于订到了。”多多的妈妈周女士是大乐之野的回头客,这次打算带乐乐多住几天,好好体验一下山野里的“慢生活”。

大乐之野坐拥一整座山谷。群山包裹着这里的黛瓦白墙,显得格外幽静。数栋民宿各具特色又风格统一,外观简约自然,内部时尚精致。

2023年,大乐之野正式开业,成为银杏谷最早迎客的高端民宿。这里共有6栋房屋、24间客房,均价1000多元,最高的房间3000多元。

“我们的全年入住率在四成左右,这对于国内民宿来说,已经是很好的成绩。”大乐之野主理人向春梅介绍,民宿的回头客很多,节假日基本能住满。

不远处,民宿斜阳耒筑开业在即。这里依山而建,被成片的银杏树所环绕,屋顶铺满草坪,室内各种亲子房、套房、SPA池等设施一应俱全。

“作为高端民宿,我们要让游客有更多的体验活动。”在斜阳耒筑主理人刘宇婷看来,国内众多一线民宿品牌落户,能够促进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游客可以像邻居一样互相串门,由此拉长行程,丰富他们的度假体验,进而提高房间的复购率。

“双向奔赴”共投模式让项目落地

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之乱”。从神都洛阳衣冠南渡的一部分人口,到随州后停留下来,把这里取了故土的名字,也就是今天的洛阳镇。因为思念故土,他们在这里种下一株株银杏树。

如今的洛阳镇,520万株银杏树星罗棋布,现存百年以上的1.7万余株,千年以上的308株,是世界上分布最密集、规模最大、保留最完好的古银杏群落之一。

2007年,洛阳镇千年银杏谷景区首次对外开放,品牌逐渐打响。但由于银杏的观赏季仅有一两个月,往往每年只能在秋天火一阵子,游客大多当天看完银杏就走了,很难留下来。

2018年,洛阳镇采取政府引导、村民共建的模式建设“白果宿下”民宿,走出探索旅游周边业态的第一步;2019年至2021年,银杏山居、古柳小院等民宿相继投入运营,民宿小气候逐渐形成。

但由于季节性较强,社会资本投资信心不足,银杏谷旅游发展的脚步仍然缓慢。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到来改变了这个状况,他们帮银杏谷成功引入裸心集团、大乐之野等国内民宿头部企业。”曾都区乡村振兴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汤兵介绍,国内民宿头部企业来考察后,被这里丰富的文旅资源、区位优势以及当地政府的诚意、专业所打动,洛阳镇成为大乐之野、裸心集团在中部地区的首个高端度假项目。此外,露营品牌大热荒野、国际泵道公园等一线品牌也纷纷落户,丰富了产业生态。

银杏谷高端民宿的建设,采取“社会资本投资、群众资本共投”的模式。如大乐之野所在的九口堰村,就将集体资产和民宿场域范围内自然资源使用权评价入股,2023年开业当年股东就分红48万元。

联农带农让“美景”变“钱景”

千年银杏谷的民宿火爆,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更多人回乡就业创业。

民宿叁生有杏品牌主理人孙皓,2018年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返乡创业。高端民宿入驻,孙皓嗅到发展商机,将房屋进行改扩建打造成民宿,边学边干中,民宿装修已颇具特色。

“看着家乡发展很快,自己能贡献一份力量,我深感荣幸。”洛阳镇九口堰村支部委员代虎是一名退役军人,2021年底选择回村担任村支部委员,先后参与了大乐之野、百美驿站等项目的建设工作。

代虎介绍,九口堰村瞄准民宿衍生产业,村集体投资成立一家布草洗涤服务公司,4月1日试运营后,已承接大乐之野、叁生有杏等民宿以及随州城区酒店的洗涤业务。目前,公司有7名村民就业,裸心隐乡、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开业后,业务量将持续增加,就业村民可增至15人以上。

除了带动村民返乡就业、创业,洛阳镇还配套打造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引领全镇民宿产业升级,丰富集乡村体验、康养休闲、生态农业等于一体的文旅产品,以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发展文旅产业吸引流量是上半篇文章,实现村民共富变现流量是下半篇文章。”洛阳镇委书记黄超波表示,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的初心和归宿是引导村民吃上“旅游饭”,未来将进一步打好强村富民组合拳,努力把更多的游客消费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责任编辑:易雯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