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崔逾瑜)日前,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公布2025年一季度湖北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6.42亿元,同比增长3.4%。从重点农产品生产情况看,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春耕春播平稳有序推进。猪牛羊禽肉产量121.72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96.84万吨,增长6.2%;禽蛋产量64.53万吨,增长4.5%。一季度末,生猪存栏2434.76万头,增长5.5%;一季度,生猪出栏1229.49万头,增长5.2%。蔬菜产量1007.60万吨,增长3.8%。水果(含瓜果和园林水果)产量28.45万吨,增长10.1%。茶叶产量1.62万吨,增长6.4%。水产品产量161.07万吨,增长4.1%。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从经济运行主要数据看,一季度全省农业农村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新的变化。
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向好,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效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动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积极推进春季农业生产,着力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目前春耕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主要粮油作物小麦、油菜等长势好于上年。今年国家继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小麦最低收购价连续五年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预计小麦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夏粮生产具备较好基础。在提升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基础上,我省加大畜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培育打造比较优势。一季度,全省肉蛋奶同步增产,猪牛羊禽肉产量121.7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在上年生猪价格企稳回升带动下,生猪生产保持较快恢复性增长,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同比增长5.2%。家禽养殖结构调整,蛋鸡存栏比重较上年继续提升,带动禽蛋产量同比增长4.5%。
二是主要农产品提质稳价,后期产能供给保障有度。今年以来,湖北继续发力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建设,作为全国市场重要支撑的畜牧业、渔业的产品价格总体回升,带动一季度全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1.6%。生猪产业核心产能稳定,调出大县出栏量同比增长5.7%,生猪出栏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7.3%。一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2434.76万头,同比增长5.5%。同时,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牛奶产量同比增长26.5%;蔬菜、水产品产量也有一定幅度增加。全省“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端食品价格有所回落,其中,猪肉、鲜菜价格小幅波动,鲜果、粮油价格处于稳定区间。
三是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展。今年以来,全省持续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一季度,全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规模继续扩大,总量为1161.5万人,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26元,同比增长5.9%,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1.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其中,经营净收入受畜牧业、渔业等农产品价格回升和特色产业带动影响,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速0.9个百分点。产业集群效益巩固显现,县域经济活力不断激发,县域就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个从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规模和就业半径数据上有所体现。一季度,全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在省内就业人数678.8万人,同比增长3.8%,占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8.4%,这一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在乡外县内就业人数比上年同期增加6.9%,大家更多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同步催生了富农惠农的新产业新业态。元旦、春节期间到乡村过大年、品美食、游冰雪成为城乡居民节庆活动首选,踏青赏春、节俗体验、农耕乐趣等需求叠加释放,带火了乡村休闲旅游、充实了农民的荷包。一季度,全省农村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583.4万人,同比增加1.2%,月均收入同比增长4.5%。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省农业农村领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也要看到,当前自然灾害防范压力仍然较大,“对等关税”短期内可能对部分农产品和农资等价格造成扰动,畜产品价格震荡对农民收入影响需加以关注,农民就业和增收仍面临压力。还需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