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武汉法院探索“惩戒预警” 百余被执行案件当事人自我纠错
湖北日报 2025-04-22 11:56:3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通讯员 邓爽 周颖桐

“荆楚雷霆2025武汉行动”启动以来,武汉两级法院积极探索更快更优的执行路径,以预告知的方式,向被执行人发出“惩戒预警”,既有原则又有弹性,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有效促进一批案件顺利执结。

预罚款:“先礼后兵”促腾退

“之前是我不对,我让亲戚明天就搬出来!”3月25日,被执行人刘某主动给武昌区法院执行法官打来电话,表示愿意主动腾退房屋。

原本坚持不腾退房屋的被执行人,怎么突然转变态度?原来,刘某曾向朋友王某借款,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以刘某在武汉市内一处房产作为抵押。然而,刘某未按时还款,王某向武昌区法院起诉。经审理,法院判决刘某向王某偿还借款100余万元及利息。因刘某未及时履行法律义务,王某向武昌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依法启动涉案房产评估及司法拍卖程序,拍卖成交后,被执行人刘某为对抗执行,将已经被法院拍卖的房屋“租”给亲戚李某居住。执行法官多次释法明理,要求其腾退房屋,交给买受人,但被执行人刘某以亲戚李某无其他居所、自己已收取“租金”为由拒不腾退。

执行法官果断启动“预罚款”机制:当面送达《预罚款决定书》,告知其如未在指定期限内主动腾退,将依法对其罚款。面对“真金白银”的处罚预警,刘某态度骤变,主动表示愿意履行义务,第二天就清退房屋并交付给买受人。

预拘留:转变态度有效兑现企业欠款

某建材公司与某工程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工程公司须向建材公司支付货款200余万元。后因工程公司未按期支付货款,建材公司将其起诉至汉阳区法院。法院支持了建材公司的诉请。然而,工程公司一直未履行法律义务,建材公司遂向法院申请执行。

经查控,执行法官发现工程公司名下存款远不足偿债。经深入走访调查,执行法官还发现工程公司隐匿收入,并掌握到其新的经营场所。执行法官遂对其新经营场所进行突击搜查,扣押部分财务账册,固定其规避执行的证据。

“随便扣,反正公司没钱!”执行现场,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态度蛮横。

执行法官随即向该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发出《预拘留通知书》,告知公司规避执行的行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若再不履行,法院会依法将拒执线索移交公安机关。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转变态度,主动向建材公司提出和解方案,最终双方签订和解协议。目前,工程公司已按协议履行完毕全部义务。

预失信:主动履行妥善化解合同纠纷

周某与赵某因买卖合同纠纷,诉至青山区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赵某向周某支付欠款30余万元。因暂时无法支付,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约定赵某在两个月内分期还款。

然而,赵某在支付了8万元款项后,就再也没了动静。今年3月,周某向青山区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近日,执行法官将赵某拘传到法院。一到法院,赵某以最近经营状况不佳为由搪塞拖延,并一再声称自己手头确实没钱。执行法官当即拿出赵某银行账户流水,显示其银行账户近期有多笔进账,累积近15万元。在证据面前,赵某仍然百般狡辩,不愿还钱。

执行法官当即向赵某发出《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提醒告知书》,表明一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对其经营活动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见状,赵某权衡利弊,思忖再三,当场打电话筹措5万元支付给周某,并在执行法官主持下,与周某达成新的执行和解协议:剩余款项一个星期内支付到位。目前,债务已经全部履行完毕。

今年3月以来,武汉两级法院通过预拘留、预罚款、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预惩戒措施,督促近100件案件顺利执行完毕。“我们对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发出‘惩戒预警’,该类措施兼具惩戒性和教育性,既有原则又有弹性,督促被执行人主动纠错。”武汉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刘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